而如今看來,青雀與恪弟的外戚與武功蘇氏相比,還是薄弱一些。

至少在關中名門士族中,閻家不足以與武功蘇氏相比。

弘農楊氏的正統也有待商榷。

三兄弟的婚事中,父皇還是給了東宮最好的資源。

等寧兒整理好孩子們的玩具,一家人便早早休息了。

洛陽的早晨是熱鬧的,當天光大亮的時候,洛陽城內外就有了許多繁忙的人。

如果一個王朝能夠讓人們有一段時間安居樂業,這也算是治理有方了吧,距離盛世應該是更近了吧?

李唐在洛陽的民心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在貞觀一朝,皇帝幾次下令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僅此在洛陽養出了很不錯的民心,而在李恪治水之後,洛陽的對李唐的民心就更好了。

自古賢君修河渠,自古賢君與民休息。

皇帝要與民休息,但太子不見得要與官休息。

今天的早朝還是在乾元殿進行,一旁的大殿還在修繕,這個時候依舊借用偏殿。

當滿朝文武進入殿內,本來就只有偏殿規模的乾元殿就顯得有些擁擠了。

聽著舅舅與吏部侍郎稟報,說的正是這些天以來的問題。

若是在大殿,身為儲君是不能坐在上首位置的,不過在偏殿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了。

趙國公將現在關中官吏的分派情況說完,殿內又恢復了安靜。

李承乾閉目稍稍揉了揉太陽穴。

見到太子頗為苦惱的模樣,一眾官吏的神色也都跟著焦慮起來。

“朝中凡事都不能一言而決,各縣治理的事要好好消化,慢慢來不用著急。”

聽殿下的話語,長孫無忌躬身道“臣領命。”

這種事還是交給吏部與京兆府慢慢消化的,餘下的事又提到了糧草籌運的事宜。

李承乾聽著民部尚書張大象的稟報,他將糧草分為幾批送去遼東,從關中與河西走廊還能調集兩百萬石糧草。

當提到要將青海的青稞與稻米也運來時。

李承乾又否決道“先前征討天山之時,就有軍中將領說過,他們吃不慣青稞,就怕送去之後被父皇當作馬料了。”

大殿內忽然傳來了笑聲,眾人紛紛笑著。

早朝從一開始的沉重氣氛中變得好了起來。

兵部尚書段瓚朗聲道“殿下,漠北部族的咄摩支請命馳援天可汗,共擊高句麗。”

隨後他解釋道“漠北的咄摩支乃是當年真珠可汗的侄子,當初英公在漠北一戰,斬殺了真珠可汗父子,其中次子逃遁到北方,而其侄子留了下來繼續領著漠北的殘餘部族投效陛下。”

眼看天可汗要東征,契苾何力也在大軍中,而其中還有突厥的阿史那社爾與李思摩所帶的突厥騎兵,甚至還有契丹人。

天可汗出征,北方的牧民也紛紛加入了戰爭中,如今的漠北想要重新向大唐效忠,如何證明忠心,那就唯有參戰,共同攻打遼東。

雖說沒有當年楊廣的百萬之眾征討遼東,與楊廣不同的,此番天可汗親征,那便是天下人共同討伐東征。

但現在的父皇還看得上漠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