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縣是當年漢高祖劉邦興修的一座城,以前叫作新豐城,是為當初漢高祖懷念沛縣家鄉所建成的。

時代幾次變遷之後,這裡就成了一個縣。

雖不知當年的漢高祖劉邦有沒有喝過新豐酒,是不是也真愛喝那新豐酒。

只是在後來的史書上,如李白那樣的人,酷愛新豐酒。

走在新豐縣外,就能見到一車車的罈子被送入縣內。

李承乾道“鄭公病重了,但卻沒有再提及東征的事,老師覺得東征必要嗎?”

房玄齡道“是覺得若是鄭公在,肯定會反對陛下東征?”

“老師以為呢?”

“嗯……臣也會反對陛下東征。”

李承乾揣著手望向遠方,看著田地裡還有一群孩子正在撿著麥稈,又道“若父皇執意要東征,老師還會阻止嗎?”

“殿下,貞觀四年唐軍征戰突厥,貞觀十年唐軍才平定了吐谷渾之亂,之後貞觀十三年高昌一戰才打完,接著吐蕃兵犯松州,再後來就是天山一戰與如今的漠北一戰。”

老師沒有直接回話,而是說了自貞觀一朝到如今十六年間,發動的種種戰爭。

大唐的皇帝是好戰的,大唐的將領也都是好戰的,東征西討,耗費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李承乾走在官道邊,官道的一側就是關中平原特有的田地,一眼看去田野直到視野盡頭。

“若不是當初松州一戰結束得迅速,恐怕父皇與朝臣都會答應和親的吧。”

李承乾言罷,繼續走著,老師也沒有回答。

其實松贊干布的時機選得很好,他也是有實力的,吸納了吐谷渾的殘存牧民聯合了吐蕃周邊眾多部族,要是松州沒守住,要是那一戰沒贏,恐怕大唐與吐蕃已成了姻親。

打都打了,青海也成了唐軍屯田地,現在說這些沒有意義。

房玄齡道“殿下,如今這天下人都渴求安寧。”

“如果東征高句麗的代價並不大,只需要一隊千人的兵馬就可以征討下來,朝中還會這般阻撓嗎?”

看到老師猶豫的表情,李承乾抬首道“至今記得,溫彥博老先生在離開人世之前,還在唸想著遼東,一千人拿下高句麗……孤是不是太過痴心妄想了。”

房玄齡依舊沉默。

“也許吧,當年楊廣為了征討高句麗幾乎掏空了中原,也是前隋轟然倒塌的原因,大唐立足中原不過二十餘年,再提這件事一定會有很多人阻撓。”

“其實臣明白陛下的心意。”

老師終於開口了,李承乾放慢腳步聽著。

四周的護衛站在一旁,四周五十步之內不得有人靠近,這條官道的一半都被護衛佔據。

此刻站在官道上的是大唐最負盛名的房相與太子。

房玄齡道“其實陛下大可以不去理會遼東的,但有些事皇帝做了若是成功了,收回了當年留在遼東的屍骨,李唐的根基也就穩固了人心也就安定了,但若失敗了恐不堪設想。”

“身為臣子,明知如今天下依舊人口凋敝,需要休養生息,需要蓄養國力,勸諫皇帝做正確的是應該的。”

“老師放心,孤不會從而刁難那些勸諫的臣子。”

房玄齡又道“陛下深知,有些仗現在不打,往後更難打,如果錯過這一次,往後再言東征就會有更大的阻力,因人們一但安定一些年月,想要再勞師遠征,反對的人會更多,甚至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