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是現在龍首原那處宅院的名字,李麗質起名叫作北苑。

名字越簡單,越體現了妹妹對那裡的看重,北苑會成為她的事業起點。

小鹿長得很快,現在已有半人高了,它們踩著冰面,昂著頭正看著太液池邊的父子。

又有小鹿來到皇帝的身邊,用鹿角撞了撞皇帝。

太監也不敢驚擾這等瑞獸。

李世民將魚線放入兒子鑿開的冰窟窿中,問道“玄奘近來沒有給你來信了?”

“兒臣與玄奘來往並不多,也不認識。”

“他不是每年都會給你送信嗎?”

“是嗎?”李承乾遲疑地思量著,玄奘來信的頻率的確是一年一封,而且不是在早春時節就是在冬天。

如今坊間傳聞,東宮太子與玄奘雖說從未謀面,卻成為了天各一方的筆友。

“可能是孤從未給他回信,玄奘自覺沒趣,也就不會來信了。”

李世民笑著不語。

李承乾收緊身上的大氅,提著魚竿注目觀察魚線。

不多時,就有太監腳步匆匆來到太液池邊,手捧著一卷布,道“太子殿下,玄奘來信。”

李承乾又驚疑地看了看父皇,拿過這卷信,開啟看著信中的內容。

有些事父皇知道得肯定更快,說不定父皇都能說出這封信中的內容,故意這麼一問,早就知道玄奘的信在路上,說不定信入關的時候就知道了。

李世民道“玄奘堅持每年都給你來信,你卻從來不回他的信,這不是一個太子的風範。”

李承乾看著信中的內容,原來在天竺的玄奘也聽說了天山的那場大仗。

大唐這個強國掃平天山的訊息不僅僅是唐人知道,吐蕃,波斯哪怕是大食說不定都已有所耳聞。

在這個戰爭還是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大唐掃平了天山,如此巨大的動靜,他們豈會不知。

更不要說遠在天竺的玄奘,玄奘是唐人,他受天竺王的禮遇自然會將訊息告知玄奘。

李世民道“他信中都說了什麼?”

李承乾回道“玄奘說,天竺王希望他能夠留在天竺,給予他崇高的地位不說,甚至給他送美人,用盡了手段,甚至已開始威逼他,讓他不得離開天竺境內。”

“呵呵呵……他們不是將玄奘俸為座上賓嗎?”

“大唐太強大了,他們留下玄奘是為了防備將來可能出現的爭鬥,如果玄奘成了天竺王座下的大臣,大唐就可以與天竺成為邦交。”

李承乾繼續看著書信,“玄奘還說他祝賀我們在天山的大勝,他已決意回唐,哪怕是天竺王將他殺了,他會讓人將他的屍骨帶回大唐,如果一切順利,當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他已在回來的路上了。”

李世民感慨道“玄奘這一趟去天竺容易,回來難。”

“兒臣覺得也不難,玄奘的歸途多半會順利許多,過境泥婆羅的話,可以直到吐蕃,進入吐蕃到了青海就是大唐的地界。”

“承乾,你想得太簡單了,天竺王難道不會攔著通往吐蕃的要道,即便是玄奘到了吐蕃,松贊干布會輕易將他交還給大唐嗎?”

用父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時代的人心,確實是另外一番感受,玄奘去天竺不容易,回來更不容易。

當初天竺王待玄奘如同座上賓,並且舉國歡慶,那麼現在天竺王得知玄奘的歸心,也可以翻臉囚禁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