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行禮道“臣領命。”

殿下所言的本就是弘文館的本職工作。

李承乾又道“弘文館現在有多少人?”

“回殿下,五品及以上包括下官有學士一共二十六人,還有校書,行書,典書各六人,還有筆匠,紙匠各三人。”

弘文館是門下省的官職,李承乾道“今年科舉及第的名單已揭榜,朝中又會來許多新官吏,入秋之後你入門下省,掌侍左右,弘文館的事伱繼續身兼著。”

“臣領命。”

李承乾笑道“你是個辦事勤懇的人。”

見太子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肩膀,上官儀低頭躬身作揖。

李承乾走到田地邊揣著手,望著遠處的田野,鄉民一家數口人聚在田地中,坐在麥稈堆上吃著飯食。

這種景象看著很喜人,也令人覺得愉快。

“今年科舉及第有三百一十二人,有人說關中冗官太多了。”

“回殿下坊間確實有這等傳聞。”

聽上官儀答話,李承乾側目看去見到皇叔正在與幾條狗對峙,不得不說皇叔的中年生活,也算是別樣多彩的。

見太子嘆息,上官儀神色一緊張連忙道“坊間非議的人,多不在朝中為官。”

李承乾的嘆息自然不是因這種事,朝堂雖然忙,但朝堂的位置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可以給些閒散的文職留著科舉及第的官吏,可以幫著做一些遞交文書,編寫文書的工作。

這樣的人手是現在最緊缺的,貞觀十三年了,如今前所未有地忙碌。

忙著為關中建設,忙著查問各縣,忙著編撰書籍,還忙著整理案牘與賬冊,更不要說糧草調運,以及河道修繕等種種事。

不只是朝中及第的人,還有三千餘人的落榜學子,這些人會被崇文館擇優錄用,支教也好,去關外的崇文館也好,人手永遠是不夠用的。

李承乾更希望這樣的人更多一些,將來會有很大的用處。

回到長安的第二天,上官儀就讓人將庫房中的棉麻布全部送到了長安,一半交給京兆府拿去,一半送到了朝中,要送給這些天忙碌加班的朝中的官吏,一人一塊香皂,一人一匹棉麻布。

京兆府,許敬宗扒開探頭要看文書的晉王。

他自顧自抖著腿,目光看著上官儀帶來的文書。

“許少尹,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讓京兆府的帶著棉麻布去聯絡各地的客商,看看棉麻布的價格可以賣到幾何。”

許敬宗一手撫著棉麻布,感受著質感道“上官老弟,老夫聽說此布只有宮中才有?”

“以前是的,現在留了一些下來,將來坊間也會更多。”

許敬宗放下文書苦惱道;“那些商客越來越不好對付了,肥皂的價格一年比一年低。”

上官儀坐在一旁道“怎麼?還對付不了幾個商賈?”

許敬宗冷哼道“這般上等的布,自然要賣個好價錢。”

當初兩人算是一起投效太子的,許敬宗的境遇比自己好很多,對此上官儀不覺得羨慕,他本就不喜許敬宗的作風。

念在這麼多年的交情,上官儀更希望許敬宗為人更正道一些。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