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聽皇兄說過這些。”

李承乾又解釋道“這是莊子他老人家說過的,依照我們家老祖宗的典籍來看,莊子也算是道祖他老人家的弟子,不過孤又不喜歡莊子老人家的處世態度。”

“為何?”

“當年楚王幾次讓他為官,莊子都拒絕了,可能是他老人家想得太深太遠了。”

聽著太子殿下講述的學識,確實是從莊子的典籍中可以看到端倪,蘇婉整理著入春時節要更換的衣裳,仔細聽著殿下的話語。

忽然覺得太子殿下學識很是了得,傳聞中的太子性情孤僻且偏執,又不近人情。

蘇婉看著太子殿下的神色,心中又想著,身為妻子想要儘可能地瞭解丈夫,只是太子的心深似海。

李麗質道“妹妹還是覺得,應該依照人與人之間的底層邏輯去辦事,當足夠的利益驅使人改變,只要勞有所獲,京兆府的謀劃必定是會成功的。”

李承乾頷首道“那就要看許敬宗做得好不好了。”

這就是身為東宮太子的優勢,也是權力的優勢,一件事辦不成可以換一個人來辦。

哪怕是許敬宗辦砸了,從中吸取失敗的經驗,再換一個人就好了。

而不會傷及自身根本,再不濟讓許敬宗回涇陽縣繼續任職一個縣令,守著坎兒井度過餘生,東宮太子也能夠給他一個善終。

兄長教導妹妹是應該的,也是理所當然的,蘇婉不是沒有看過東宮的書籍,也領略過東宮學識,這些學識十分地真實,真實到將生產關係上的人與政令剖析一清二楚。

翌日,下了早朝之後,李百藥便匆匆從殿內走到了殿外,道“太子殿下,松贊干布命人帶來了國書。”

松贊干布還是穩定了現在吐蕃內部的局勢,他又一次用智慧與手腕平定了吐蕃就要爆發的內亂。

李承乾走下太極殿的臺階,詢問道“怎麼?他又請求大唐放歸祿東贊?”

“這一次倒是沒有,松贊干布命人送了黃金三百斤恭賀大唐,不再求娶公主,要與大唐修好,答應了在吐蕃地界修建唐人的崇文館。”

李百藥又補充道“他還給祿東贊寫了一封書信,說是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真有意思,這個松贊干布真是太有意思了。”

李承乾面帶笑容道。

青海一戰的失敗,松贊干布認了,他也接受了這個現實。

李百藥又道“殿下,臣以為松贊干布是想要重整兵馬,再一次奪回青海,此人會隱忍,會平定人心,賊心不死必成大患。”

“邏些是坐西朝東的是吧?”

“正是。”

李承乾笑道“那好,你派個使者去邏些,還告訴松贊干布就說唐人總有一天要爬上他背後的雪山。”

“喏。”

李百藥老臉振奮,當即就去辦事。

東宮太子今日下朝,有人說太子很高興,高興得放聲大笑,上一次殿下笑得這麼開心還是小時候。

今天是魏王大婚,李承乾換了一身新衣裳,獨自一人在承天門下等著父皇與母后,一同去青雀的婚禮。弟弟妹妹已先去了,寧兒與蘇婉要和宮裡的婆婆們討教麻工藝。

護送陛下去魏王府的護衛都已準備好了,由尉遲大將軍與秦瓊大將軍護送。

看著遠處走來的一隊人,父皇與母后就站在隊伍中。

看到承乾一個人站在承天門下,李世民道“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