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舒服地伸了一個懶腰,道“交給寧兒姐。”

李麗質笑容明媚,道“好。”

一直等弟弟妹妹都回去休息了,李承乾也回了自己的寢殿。

貞觀八年,二月的第一天,天還沒完全亮。

與往常那樣,李承乾跟著李績大將軍晨練完便在東宮門口吃著早飯。

寧兒站在後方給太子殿下梳理好長髮,戴好發冠,雖說還沒有陛下加賜,皇后準備的冠服已送來了,那就一定要穿好。

一個發冠戴好,穿上了皇后準備的新衣裳,等太子殿下站起來,整個人也精神許多。

李承乾道“還挺合身。”

李績抱拳行禮道“恭賀殿下加冠。”

“大將軍,等孤正式行冠禮時,再祝賀也不遲,不用如此多禮。”

李績從腰間拿下橫刀,他雙手奉上,道“殿下,此刀跟隨末將多年,當初軍中調動兵馬倉促,便用此刀調動,將士們見此刀,如見末將。”

李承乾接過這柄橫刀,拔刀出鞘,可見刀刃的老舊,還有些剛打磨過的痕跡。

這柄刀很舊,但意義非凡。

李承乾笑著將刀交給寧兒,道“大將軍有心,孤愧受了。”

李績豁然一笑,道“末將還擔心殿下不喜。”

“孤很喜歡。”

寧兒提醒道“殿下,早朝的時辰到了。”

再看眼前,從東宮門口走向太極殿的人不少,這應該是去年秋獵以來最隆重的一次朝會了。

雖說這個冬天發生不少事,頡利死了,漠北使者被殺,阿史那杜爾向漠北開戰了。

紛紛擾擾又磕磕絆絆地到了貞觀八年。

今天,太極殿外都站著不少朝臣。

再仔細想想,長安城十二縣就是十二個縣丞,長安以東的關中左輔二十四縣,又是二十四個縣丞。

除卻來上朝的這些大臣,各縣的縣丞管著關中上百萬的人口,這上百萬人口的基層便是縣。

三省六部為核心的朝政體系,又將郡縣制的集權進一步地拔高了。

李績道“太子殿下,該去早朝了。”

李承乾放下了碗筷,便朝著太極殿走去。

群臣站在朝班的各自位置,李泰與李恪也早早到了。

直到李承乾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李恪先行禮道“皇兄,多日不見了。”

“嗯,聽說休沐期間你還在值守,真是辛苦了。”

李恪抱拳道“弟弟擔負軍中職責,不敢懈怠。”

李承乾又看向一旁的李泰,兩人沒有說話,而是相視一笑。

這兩個弟弟看起來人畜無害,一個大家庭應該一直這麼和諧才好。

太極殿內異常熱鬧,朝臣們相互聊著家常,大唐又平安過去了一年,自當是高興的。

真要說今年的問題呢,眼前就剩下科舉了。

本來嘛,只要朝堂上不添堵,大家其樂融融地工作,也挺好的,雖說假期什麼的不太確定,身居高位的臣子對皇帝又要保持隨叫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