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苦惱的舅舅(第3/4頁)
章節報錯
李承乾又道“老師,關外運輸不像關中,首先考慮的還是能夠輕便運輸,並且高價值的物品,思來想去,就是茶葉與絲綢了。”
“肥皂呢?”
“肥皂,自有安排,畢竟這關中只有涇陽一家。”
房玄齡道“西域人向來喜絲綢,臣聽聞當年一匹絲綢可以換得十餘個胡姬。”
“現在他們依舊很渴望絲綢。”
房玄齡頷首道“臣會與陛下商議的。”
魏徵快步走來,道“太子殿下,這是今年科舉的各項用度開支。”
李承乾回到自己的位置,看著鄭公遞來的奏章。
魏徵朗聲道“此番前來科舉學子,共有三千五百餘人,監場,人手,護衛兵馬以及各類人手都已安排好了。”
李承乾仔細看著,這預算是于志寧做得,做得還算是仔細,細算到監廠每個人。
其實這一次開科舉的成本已經壓縮得很低了。
李承乾做完批覆,又道“鄭公,今年科舉對朝中來說很重要,考卷可要慎之又慎。”
“太子殿下放心,出題的夫子會在大理寺的監牢住兩月,直到科舉結束,他們不會見外人。”
李承乾頷首道“有勞了。”
抬眼一看,房相又腳步匆匆離開了,這些天房相總是這樣,他一個人去見父皇。
今天房相又帶著一疊奏章走的。
若是往常也就算了,可近來這樣的次數越來越多。
房玄齡跟著太監腳步匆匆走入了興慶殿內,雙手遞上一疊十餘份奏章,“陛下。”
命人將奏章呈上來,李世民端坐翻閱著,道“這些都是太子批閱的奏章?”
“正是。”房玄齡接過太監遞來的凳子,安靜地在一旁坐下。
李世民喝著茶水又道“互市的只有茶葉與絲綢?”
“回陛下,殿下拒絕了其它,只允許這兩樣互市。”
其實兒子批覆的奏章很簡單,言語都很簡練,行事也很簡單,一眼便能看到目的所在。
開朝以來,他強調次數最多的便是各縣的縣丞需要抓住鄉民的耕種情況。
因太子的幾句話,朝中又派出了一些官吏,去各縣親自察看情況。
說來這也是一個笨辦法,這種這笨辦法,往往行使起來,是最可靠,也最有效率的。
李世民又道“玄齡,如此說來太子行事至今還是令人挑不出問題?”
“陛下,太子殿下如有不懂之處,便會來問臣,近來因錢糧排程朝中雖說議論不斷,也有人覺得是太子殿下抱有偏見。”房玄齡作揖道“若說真有不對,或許是太子殿下太過不近人情。”
“朝政要事,若在乎人情,朕也不會繼續讓他坐在中書省。”
房玄齡道“陛下所言極是。”
“錢糧排程?互市?”李世民忽然笑道“沒想到他還真將這朝堂用度,捋得清清楚楚。”
房玄齡又單獨遞上一卷,道“陛下,這是今年科舉的安排。”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茶碗,耐心看著,詢問道“朝中還有人反對?”
“回陛下,一直以來反對的人都不少,可都是五品以下的官吏,中書省以及各部侍郎以下,沒人反對。”
“總會有人提出的,今天不提明日總會提,他們現在不做亂,過一年半載找到了機會便會讓朕將一切都變成原來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