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3/4頁)
章節報錯
既然要集權,兵權自然也要重新規劃。
君臣之間總有一些默契,皇帝得到了兵權,當年的將領也能因此安享富貴。
就如身邊的皇叔李孝恭,他雖不是朝中將領了,也沒了兵權,可還管著宗正寺這麼個地方,如今也是李唐宗室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那麼皇叔李道宗能夠入京兆府也理所當然。
許敬宗登時挺直了腰板,忽然有種雲開見月的感覺,原來咱們東宮有這麼厲害的人脈。
李承乾低聲道“其實孤也清楚,老許你遇到了難事都想要自己解決,受了委屈也不說,還是上官儀將事說了出來。”
許敬宗低著頭,犯難道“臣……”
“好了。”李承乾打斷他的話,又拍了拍他的後背,放慢腳步與他並肩走著,道“你覺得與孤疏遠嗎?”
“殿下是東宮儲君,若臣辦事不力,那是臣的過錯。”
李承乾站在渭河邊,看著水流湍急,道“孤希望以後你們有什麼困難都可以呈報給東宮,一來孤可以學習伱們的辦事方式,二來孤也能知曉你們在建設上遇到的種種困難,倘若以後再有這種事,應對起來也能從容一些。”
“再者說孤還是挺欣賞上官兄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你們在外如何行事孤不在乎,但往後孤信任你們,你們也信任孤,如何?”
許敬宗沒有立即回答。
上官儀行禮道“臣銘記在心。”
聞言,意識到太子殿下的目光,許敬宗這才行禮道“臣定不辜負殿下信任。”
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
許敬宗這個老油子與上官儀這種新晉官場的人,談吐與說話方式也是不同的。
一行人走到涇陽縣的北面,這裡挖了一個池塘,池塘中蓄了不少水。
許敬宗指著池塘的另一個出水口道“屆時可以在水池的東面種上作物,今年秋雨來得早也比以往更久,便提前開始蓄水了。”
從渭河上游的涇河接入水,一直引入坎兒井內。
許敬宗開啟一個地道,有臺階往下走一直通往地下的坎兒井內部。
這道坎兒井一共兩百丈長,李承乾心裡盤算著,整條溝渠大概七百米。
走入矮小的地道,再往地下走,內部寬敞了很多,有一條溝渠一直通往蓄水池,蓄水池放水便可以灌溉田地。
坎兒井的下方就是地道,這個地道中間便是一道溝渠,溝渠的水自西向東,從渭水上游引水入溝渠。
李績皺眉看著上方,地道的上方是一個個的豎井,上方可以丟下水桶,水桶便會徑直掉落溝渠中,從而給上方取水。
李承乾感受著這裡的涼意又道“這裡也可以是個避暑的好地方。”
這項工事從夏天一直進行到了現在的深秋才建成,許敬宗召集了五百民夫,就是這麼挖出來的。
李績看著筆直的地道,不解道“是如何修得這般筆直?”
許敬宗解釋道“其實很簡單,這還是太子殿下根據典籍中得知,只要拿著一個油燈對著自己的影子挖,多半不會有大錯,再用木杆懸掛看看高低便可以了。”
“這裡也可以藏匿兵馬。”
李孝恭當即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李績頷首道“確實可以,如果這個地道四通八達,便可以設定伏兵,從豎井爬出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