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與許敬宗皆是躬身行禮。

李績下巴有著大鬍子,面對人群最後方那位穿著錦衣少年行禮,道“末將奉陛下旨意,前來護衛!”

嗓門聲很大,軍中的大多數將領都是這樣的。

李承乾在太極殿早就領教過了他們罵孃的樣子,也都認識了,只是沒與這些大將軍打過招呼。

在晚輩面前,李績儘可能保持著斯文。

李承乾快步上前,扶起這位大將軍,道“本想著找一隊兵馬護送就好了,沒想到父皇讓您來了。”

李績直起身子還是低著頭道“末將準備了兩千兵馬,殿下但有吩咐,莫敢不從。”

李承乾微笑道“也沒什麼大事,孤就是想去涇陽走走。”

李績朗聲道“喏。”

又是很大的嗓門聲,大唐將領的精氣神很足,多麼強大的將領。

若倆軍交戰,這嗓子一吼,也足夠令敵方膽寒。

李承乾揣著手繼續走著,笑道“其實孤挺想知道當年各路豪傑馳騁疆場的場面。”

李績板著臉道“打打殺殺無甚好說。”

有這位大將軍在這裡,杜荷與許敬宗就不敢再抬頭講話了。

李績還準備了一駕馬車,“殿下請吧。”

李績親自坐在車轅上,稍稍擺了擺韁繩,馬匹邁開蹄子,馬車開始駛動,李承乾掀開車簾,就見到了穿著一身男裝的寧兒姐,正颯爽地騎在馬背上。

又放下了車簾,李承乾揣著手皺眉坐在昏暗的馬車內,不免思索著,原來寧兒姐也習武過,看她拉著韁繩的模樣,根本不像個新手。

一想到在渭南時,還在她面前騎著較為溫和的馬兒,李承乾想到此處,痛苦地撫著額頭。

有了李績大將軍護送,這一次去涇陽要怎麼走,要走得快一些還是慢一些,就不能由自己做主了。

這一次出遊,完全掌握在了這位大將軍的號令下。

隊伍從長安城西面的延平門出去,李承乾閉著眼身體隨著馬車的顛簸晃動,拿起許敬宗的一份奏章。

其實,本來給他一份涇陽縣三年規劃的時,當天夜裡他就帶來了回覆奏章。

比如說一年改善涇陽環境與鄉民起居生活,第二年開始改善耕地環境,第三年擴大作坊,建設一片多種類作坊的產業地。

許敬宗的論述還是很不錯的,他充分說明了涇陽可以調動的人力與物力,還施行這個三年計劃有很多的阻力。

其中帶來了不少涇陽縣縣誌的記錄,大多都是前隋保留下來的,到了武德年間就斷代了至今才有恢復。

這也沒辦法,武德年間中原各地都還在打仗呢。

資料不全,還要親自去檢視,這才會有這一次出來,親自檢視涇陽的緣由。

既然將來的涇陽是一片東宮說了算的地方,那就要讓東宮上心治理。

這是皇叔李孝恭說的,涇陽是一片東宮說了算的地方。

換言之,如果涇陽因東宮更貧瘠了,那就是這位東宮儲君的不是。

雖說放任之也無妨,哪怕涇陽還是老樣子。

可總覺得將來有人提及這件事,或者被人彈劾,別說孤會丟臉,河間郡王與舅爺這兩位長輩的臉面也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