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千卷賬本上,那一筆筆的銀子,是萬萬名百姓的血汗錢,是用血淚凝聚而成的民脂民膏。

而這份民脂民膏,卻被乾隆皇帝,及一眾文武百官瓜分,吞吃乾淨!

話歸正提!

和珅這邊,在戶部很吃的開,他性格彬彬有禮,出手大方,又放得下姿態,跟戶部的一幫底層官吏廝混在一起,很快便成為了這個小團體的老大…

雖說都是一群底層小官小吏,但是,這些人聚成一團,就算是上官,也要為之側目。

說實話,和珅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聚起這麼多的同僚,還要多虧他三等勳貴的身份。

這些底層的小官小吏,想要借和珅的人脈,而和珅這邊,則順勢擺出了一副願意融入他們圈子的態度…

雙方一拍即合,組成一個小的利益共同體。

“…………”

再怎麼說,和珅都是三等輕車都尉,堂堂的三等勳貴,不是他們這些底層小官小吏,能夠輕易接觸到的。

現在和珅擺出收小弟的態度,戶部一大批沒有靠山的底層小官小吏,自然是會魚貫而入。

儘管這樣的事情,在戶部一些書香門第出身的進士官員們眼中,十分的不堪,卻架不住人家樂意啊。

“……………”

和珅在戶部混得是風聲水起,二叔常榮這邊,也是老實的上下班。

而他們叔侄兩人,聯手送百萬兩白銀的事情,也逐漸傳開。

這一件事情,在朝廷之上,可算是捅了馬蜂窩。

自古以來,滿朝文武官員,從國庫內撈銀才是大勢……

常榮與和珅這對叔侄的行為,是逆大勢而行,自然是引來很多文武官員的不滿。

合著就你們叔侄兩人忠君愛國,上敬君父,其他人都是挖大清朝牆角的小人不成?

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常榮與和珅這對叔侄,表現的完全不同。

和珅這邊,心裡面坦然之極。

不管同僚們的眼神,如何詭異,態度如何惡劣,他一心做好手頭的事情,就是頂頭的戶部尚書來了,也不好無故找他的麻煩。

而且,先前和珅還收了一幫子小弟,要是把他惹急了,鬧出一點亂子出來,那誰也討不了好。

見和珅表現的如此淡定從容,戶部內部暗暗針對他的同僚們,眼見沒有任何效果,索性就把他當作空氣,視而不見…

而另一邊,常榮可就沒有和珅的這種強大心理素質了……

外加這傢伙,在禮部又沒有盟友,本就孤立無援,又被整個禮部上上下下針對,這日子頓時就更難過了…

官場之上的文武百官,誰也不是傻子,常榮與和珅這對叔侄此舉,明顯有邀寵買功之嫌。

顯然是想著,踩著眾人的肩膀,在官場方面,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