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原著和珅的真實死因(第3/3頁)
章節報錯
不管他究竟是不是大貪官,是真的大貪官,還是假的大貪官也好。
一旦所有人,都認為你是大貪官,你不是也是,是也是了。
“………”
自從禹建立第一個皇朝夏的時候,貪官便已經存在了,之後的無數年,不管任何時代,都有貪官,而且多如黃河之沙。
………
身為貪官,最後被滅門抄家的有不少,可是善終者也有不少。
而之所以會產生一種好結局,一種壞結局…
貪官富貴一生,子孫延綿…
另一種,貪官被當做黑手套處理,最後抄家滅門,一生財產盡歸他人之手。
……………
這兩種截然相反情況,完全是因為,貪官與貪官之間,在行為和心性上的不同。
每一個貪官雖然都很貪婪,但是採取的貪汙方式,卻並不相同。
有的謹慎小心,細水長流,喜歡搞面子工程,總之一句話,好處大家一起分,我吃肉你喝湯,利益均沾。
既能讓底下的小官小吏吃到飯,又能讓老百姓吃上飯,又不整什麼么蛾子。
這種貪官貪是貪,但是很少有人知曉,甚至在表面上還會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好官。
有的則是大包大攬,毫不在乎他人,貪得無厭,肆無忌憚,吃獨食,胃口大的驚奇。
這種貪官一般都是皇帝特意養起來的黑手套,就等著養肥之後宰了,獲得以銀錢與名望。
像西晉石崇,唐朝的楊國忠,北宋的蔡京,明代的嚴嵩父子,對了還有清朝原本的和珅,這幾個哪個不是在歷史上留下名字,遺臭萬年的大貪官。
他們都是依附於皇權,肆無忌憚貪汙的權臣。
像他們這種大貪官,哪怕再受聖寵,哪怕權勢再大,卻沒有一個人最後能過得好下場,之後還會累及子孫。
“………………”
原版的和珅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嘉慶皇帝一上位,便急不可耐的馬上弄死了和珅,除了他貪汙的鉅額財富之外,還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和珅的名聲太臭了,上到六部官員,下到普通老百姓,全都知道他是大貪官,都知道他家中的財富,富可敵國。
和珅的身上,積攢了大量的民怨,不殺不足以平民憤,這是第一條取死之道。
其次和珅在乾隆一朝,雖然是權傾一方,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孤臣,他雖然有很龐大的勢力,也有很多的官員投靠於他。
但是,他並沒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基本盤,他的權力和威望都來自於乾隆皇帝。
換句話說,乾隆皇帝叫他幹什麼,他就不得不幹,哪怕他不想幹,他也得幹。
也就是說和珅不僅貪汙受賄,還是乾隆皇帝的背鍋俠,還兼著手中刀。
“……………”
在官場中,你貪汙受賄,或許沒多少人願意管你,但是,你不能擋著別人前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