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惡人只有惡人才能磨。

假如楊戩真的是一個壞的頭上長膿,腳底生瘡的惡人,那正好用他對付那個同樣壞透了的申公豹,不是正好人盡其用嗎?

說實話。

其實在元始天尊的心裡,比起玉鼎,他更不希望楊戩,出現什麼問題。

元始天尊打發走了安心下來的玉鼎,開始認真思考怎麼才能想一個大家認為都很嚴重,其實並不怎麼嚴重的懲罰。

這樣一來可以敲打一下不聽話的楊戩,二來也可以讓闡教的其他人感到心服口服。

…………

責任心一直受到譴責的楊蛟,剛準備去找自己的師祖元始天尊承擔下所有的罪責,馬上便被楊戩給拉了下來。

“老老實實的給我坐下來,我心裡有數,師祖是不會拿我怎麼樣的!”

自始至終,楊戩心中都很清楚,元始天尊是不會拿他怎麼樣的。

因為在元始天尊的眼中,自己可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棋子啊,他怎麼會捨得把自己這顆棋子,給親手廢掉呢。

這種事情…

根本沒有擔心的必要。

元始天尊的懲罰,很快便傳達了下來。

在萬人矚目的目光中,廣成子帶來了元始天尊的法旨。

楊戩作為這件事情的主謀,其具體的懲罰就是,派遣他獨自一人前往殷商的大軍探聽虛實,傳遞情報,說具體一點的便是讓他做一個斥候!

這個懲罰看起來的確很重,一不小心便會丟掉性命,所以說李靖、土行孫等人也表示很服氣,也就沒有再鬧騰什麼。

而楊戩聽到法旨之後,無所謂的撇了撇嘴,在廣成子難看的臉色下,勉強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接受了這個懲罰。

傳完法旨的廣成子也沒有多說廢話,冷哼一聲,便直接拂袖離開,自始終他都沒有多看楊戩一眼。

彼時的他打死都沒有想到,那個在夢中不斷折磨他的可惡傢伙,會是眼前的這個英俊的少年。

……

一出崑崙山後,楊戩便落下了雲,慢悠悠的向著遠方走去。

看他那架勢,根本就不像是個斥候,反倒像是去郊遊的。

……

嘴巴叼了一個狗尾巴草,楊戩大搖大擺的瞎逛著,中間碰見什麼對著他呲牙咧嘴的妖獸、神獸,毫不留情通通捏死。

其實原著中的楊戩,也遇到過金丹不足的情況。

而原著中那個風度翩翩,君子如風的楊戩,十分的謙讓,將原本屬於自己的金丹分給了別人,避免了矛盾的產生。

原著中的楊戩的確是公子如玉,陌上嫡仙,正直,勇敢,聰明,機智。

在原版封神大劫中,姜子牙是三軍主帥統籌一切,而楊戩雖說明面上僅僅只是一個前鋒將軍,可是很多大勝仗都是楊戩自己一刀一劍打下來的。

可是勞心勞力到最後,原版的楊戩獲得了什麼,什麼都沒有獲得,只帶著一身的傷,回到灌江口。

到了楊戩劈山救母之時,除了一個哪吒之外,沒有任何一個他曾經幫助的人,去幫助他。

這位頂天立地的二郎神,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在戰鬥,把所有的美好都留給了別人,把所有的痛苦留給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