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信之餘,又隱晦地表示,若她實在想跟過去,又怕一個人太招眼的話,他也是可以勉為其難地陪她一起過去的——雖然他本身並不是那種喜歡湊熱鬧的人!

許明意接受了他這勉為其難的提議。

於是,姐弟二人帶著天目,跟在自家祖父和二叔後面,一同去往了定南王府。

許明時和同樣“不愛湊熱鬧”的吳然湊在了一起琢磨此事。

許明意則去了世子夫人徐氏院中。

徐氏不時便要使人去往外書房打聽……哦不,送茶水點心。

待婢女一經摺返,徐氏便要連忙詢問前方戰況——

“談得如何了?”

“沒吵起來吧?”

“世子有沒有多嘴誤事?”

許明意也有些緊張——畢竟自家二叔雖一把年紀了,卻是頭一遭議親。

但年紀大也有年紀大的好處,多了個親自參與的話語權,此時二叔和吳姑母也都在場,當著二人的面,想來兩位老爺子應當也會稍有收斂。

相較之下,天目則一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此時正暗戳戳地走到正吃食的天椒和天福身邊,伸著腦袋就要往人家兩口子的飯碗裡湊,一幅“給我嚐嚐什麼味兒”的模樣。

結果卻是險些捱了撓。

於是,便有了大鳥被兩隻貓兒滿屋追殺,鳥毛貓毛亂飛的情景。

一片混戰中,又有侍女快步而歸,帶回了最新軍報——

“應是商定了,兩位王爺都出來了!”

“說是還要留下用飯呢!”

徐氏和許明意聞言不由大喜。

這必是成了!

成是必然的。

實則今日兩家相談,談的並非是是否要結親,結親早已是板上釘釘之事,關鍵便在於,這親要如何結——

畢竟吳景盈是進過宮做過皇后的,身份總歸與旁人不同。

而吳氏又一貫重體面二字,其中分寸要如何把握,皆是需要細細商議權衡的。

定南王起初提議,可叫二人改了身份,去過隱居自在日子,也不必理會諸多議論。

東陽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卻是道——改得什麼身份,既要結親,便要光明正大地結!

他許家娶兒媳婦,三書六禮,諸人見證,大擺宴席,一個都不能少!

至於最終採納了哪位老爺子的主意,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三日之後,明御史於早朝之上進言提議,國之初立,應施行包容寬鬆之新政,譬如——鼓勵婦人再嫁。

對此,昭真帝大為贊成,並當場表示,哪位愛卿家中若有符合條件的,可帶頭做個表率;

沒有條件的,也可以試著創造條件——自家閨女在夫家過的不順心?接回來和離再嫁嘛!

一時間,朝堂之上,家裡有閨女的官員紛紛露出思索之色,而娶了對方閨女做媳婦的不免個個自危,生怕一個不走運便會被親家拿來做政績。

而叫眾人不曾料到的是,最先做了表率的竟會是那兩家——

東陽王親自登門提親,要替家中次子求娶定南王的次女!

許多人起初甚至沒能立即反應得過來,許家有個一把年紀還沒娶妻的二老爺許昀,自是人盡皆知之事,可……定南王的次女?

這是哪個?

竟也沒嫁麼?

怎沒印象呢?

待細細捋一捋,方才恍然——哦!好傢伙,是曾做過皇后的那個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