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作勢要行跪禮,卻被慶明帝伸手攔住。

“大師不必多禮。”

對待真正有用的能人,他一向很樂意給予優待。

而之所以遲了幾日才將人請入宮中——決心要用的人,當然要查清楚所有的底細才能放心。

這道人是寧陽人士。

提到寧陽,自然就想到了吳家。

但正因此,他從一開始反而就不曾想過此人出現在京城,會是吳家的手筆。

吳家做事向來謹慎,絕不會這般明目張膽的行事。

而結果也正如他所猜測的那樣,此人雖是寧陽人士,但與吳家並無牽連。唯一的一次交集,是因此人想要自薦,卻被向來清高的吳家人拒之門外。

現下想來,慶明帝不禁有些慶幸。

如此高人,甚至可預測出奉天殿之事,若當真為吳家人所用,麻煩只會更多。

“大師先前的事蹟,朕已有耳聞。大師當日獨身入夏府,言明邪祟之事,可謂心懷大義,令朕十分欽佩。”

慶明帝道:“眼下恰值玄清殿初建成,朕亦在廣納天下能人異士,不知大師可願入玄清殿,替朕分憂?”

道人聞言,神態愈發肅然。

“陛下乃難得一見的仁君,若能替陛下分憂,實乃貧道的造化。”

用最正直的模樣,說最諂媚的話,這一點他向來擅長。

且吳世孫說了,這位陛下最喜別人誇讚他是一位仁君。

果然,慶明帝聽得此言,眼中笑意更濃了幾分。

……

轉日,早朝之上,慶明帝命人宣了一道封玄清道長為國師的聖諭。

道人自稱無法號,玄清二字,是昨日慶明帝所賜,正有使其入玄清殿主事之意。

看著那立在御階之上的道人,百官神色各異。

“陛下……”

御史宋典站了出來,正色道:“此人不知是何身份來歷,又究竟有何才能本領?陛下貿然封其為國師,不知是否有些心急?如今民間方士橫行,不乏故弄玄虛蠱惑世人者,還望陛下能夠三思。”

雖說玄清殿納方士已成定局,且國師只是個頭銜而已,於百官之中並無實際品階。但皇上此舉,儼然是十分信任此人,既是陛下近身者,那便需再三慎重待之。

有幾位官員出言附和。

夏廷貞半垂著眼,掩去眼底波動。

如此大事,陛下竟一反常態未曾同他商議,甚至半字都沒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