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拗不過眾人“請命”,只好“勉為其難”的答應輔國。

環顧在座眾人,諸葛亮說道:“曹子熔調來水軍,已經進入益州地界,用不多久就會抵達三江口。法正也離開了閬中,正往這邊趕來。我軍接連敗北,戎城不過五千人馬,馬謖率領三千將士駐紮翠屏山,這些就是我們的全部人馬。諸位以為,要怎樣做,才能擊退敵軍?”

提起抗擊魏軍,眾人都沒言語。

益州大軍接連敗北,如今已經到了強弩之末,而魏軍卻是如日中天。

如果不是天降奇蹟,這場戰爭的結果已經十分明朗。

沒人站起來說話,諸葛亮眉頭微微皺著:“難道沒人有辦法把敵軍趕出益州?”

還是沒人起身說話。

“既然你們不說,那我說好了。”諸葛亮說道:“我們雖然兵少,可我們卻有三江口天險。我決定捨棄北岸,只在南岸佈防。如今已是冬季,雖然益州不像中原那樣寒冷,乾燥卻是必然。”

諸葛亮說到這裡,在場的眾人之中已經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

可還是沒人開口說話。

剛才諸葛亮讓他們說,沒人開口。

等他說出了謀劃,要是再開口,無非是和丞相搶功,當然不會有人那麼蠢。

至於沒聽明白的諸位,更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前堂一片寧靜,每個人都目不轉睛的看著諸葛亮。

停頓了一下,諸葛亮的眼睛在眾人臉上掃了一圈:“我們可以找尋最好的時機,藉助火勢發起進攻。”

“丞相!”終於有人開口了,此人正是楊儀。

他站起來向諸葛亮躬身一禮:“火攻確實是破敵的最好辦法,可現在是冬季,風從北面來,如果我們放火,說不定沒能燒著敵軍,卻把我們自己給燒了。”

“我當然想到了這些。”諸葛亮說道:“最近我夜觀天象,雖然是到了冬季,卻還有幾場南風。只要我們利用了這幾場南風,火燒敵軍也不是沒有可能。”

提起夜觀天象,諸葛亮心中就是一陣淒涼。

擅長於謀劃決斷,他也懂得些天象命數。

從最近看的天象判斷,曹鑠的那顆星正亮,而對應著蜀漢的星則是黯淡無光,大有消亡的態勢。

劉備已經死了,他還在做這些,無非是不想把蜀漢拱手讓人。

萬一可以擊破曹鑠大軍,蜀漢就能存留下去。

弱小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不可以長久的存在……

心中悲愴,諸葛亮卻不可能把他從天象裡看到的這些告訴眾人。

被楊儀拍了一通馬屁,他也只是點了下頭說道:“帶兵之人,懂些天象理所應當。”

隨後,諸葛亮站了起來:“諸位聽令,各司其職,準備抵禦敵軍!”

眾人紛紛起身領命。

諸葛亮下令讓眾人準備抵禦魏軍的時候,馬謖率領一支人馬已經上了翠屏山。

翠屏山是戎城境內的一片大山。

山在長江南岸,站在山頂可以俯瞰整座戎城。

戎城四面環山,翠屏山並不是其中最險峻也不是最高的,卻是最適宜駐紮兵馬扼守要衝的。

兵馬駐紮在山上,即便諸葛亮沒能阻擋住魏軍,益州軍還是能依託翠屏山與敵軍周旋。

站在山頂眺望著遠處,馬謖臉上一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