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是個並不算很大的縣城。

縣城雖小,城內的設施卻是一應俱全。

與曹恆以往去過的很多地方不太一樣,這裡的凌雲閣和望月樓,居然是門對門營業。

曹恆曾經去過的地方不少,每一座城池的凌雲閣和望月樓,都會隔開幾條街道,為的是活躍周邊的商業氛圍。

還從來沒有任何一座城池,把凌雲閣和望月樓開在同一條街上。

而且還是門對門營業。

凌雲閣與望月樓的門臉都是酒樓,兩家要是門對門營業,必定會對營生有一定的影響。

來到凌雲閣和望月樓之間的街道正中,曹恆停了下來,向跟在身後的縣令問道:“別處凌雲閣和望月樓都是隔著很遠,為的是把城內各條街道都給帶動起來。三門峽的凌雲閣和望月樓,為什麼偏偏是相向建造?”

“太子有所不知。”曹恆問起凌雲閣和望月樓為什麼想想建造,縣令上前回道:“三門峽與別處不同,這裡人口不多,城池也比別處小的多。整個三門峽,也就只有這兩條街道繁華一些。當初凌雲閣和望月樓來到這裡選定地方,都選了同一條街道。兩家都是有朝廷撐腰,我們這些地方小官也不敢插手過多……”

“你的意思是,凌雲閣和望月樓選定這條街道,你們這些地方官員根本毫不知情?”看向縣令,曹恆追問了一句。

“並不是不知情,只是不敢插手。”縣令回道:“縣城裡最好的地方只有這兩條街,而這裡有是百姓平日最密集的地方。無論凌雲閣還是望月樓,都想把門臉開著這裡,不肯去別處開店。”

“其實你們那時候有個辦法。”曹恆說道:“你們只要不許兩家中的任何一家在這條街上開店,他們也就只好選擇其他的街道。凌雲閣和望月樓雖然都是朝廷的產業,不過你也應該聽說了,他們彼此並不對付。你把好的地段交給其中一家,另一家肯定不會答應,因此才會形成眼前的局面。”

“太子教訓的是。”縣令回道:“只不過眼下已經成了這樣的局勢,即便想改,也沒法子去改了。”

“先由著他們。”曹恆說道:“要是以後兩家沒能把三門峽的市集帶動起來,再給他們另外劃分地方,讓他們到那裡營業去。”

“謹記太子吩咐。”縣令當即應了。

“縣城距黃河有多遠?”曹恆又問了一句。

“黃河在城外。”縣令回道:“從縣城到黃河岸邊,騎馬大約需要兩炷香的光景。”

“城池距黃河如此之近,難道你們就不擔心,一旦發生澇災,就不怕城池受災?”曹恆又追問了一句。

“當初建造城池選址,地勢要比黃河高出不少。”縣令回道:“所以並不擔心洪澇災害會給城裡帶來多少損害。”

“地勢再高,也不是萬無一失。”曹恆對縣令說道:“縣城就在附近,為了萬無一失,可得提防著堤壩。平日裡多巡查,到了澇季,不要讓洪水提升到縣城的高度,給百姓帶來損失。”

“太子交代的,我會竭盡所能去辦。”縣令當即應了。

官府在城內最縱深的一條街道,這裡遠離凌雲閣和望月樓所在的鬧市區,大門外的街道很少有人經過,顯得格外清淨。

來到官府門外,諸葛亮對曹恆說道:“最近幾天,我一直在這裡琢磨如何整治曾走過的河道,圖樣也還在官府裡放著。”

“領我去看看。”曹恆示意諸葛亮在前面領路。

諸葛亮走到官府正門,站到一側對曹恆說道:“太子,請。”

曹鑠建立大魏朝,對各地官府的建制都有明確的規定。

任何官員不得擅自更改官府規模,不得因為擴建官府徵用土地,更不得私自拆除官府重建。

有著這樣的政令,各地官府的建造規模都不會太大,官府內的佈局也不會很精緻或者奢華。

進了官府,諸葛亮領著曹恆來到後園。

後園平日裡是縣令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