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9章 再遇見他就是他投降的時候(第2/3頁)
章節報錯
“我願領兵多會成樂。”匈奴頭領向左谷蠡王請戰。
“不!”左谷蠡王想了一下,對他說道:“你和另外幾個人留在這裡,密切留意對岸的魏軍動向。他們一旦要渡過白渠,就迎頭痛擊,不要給他們殺過來的機會。至於成樂,我親自領兵殺回去。”
“大王一切小心。”匈奴頭領低頭躬身,提醒左谷蠡王一定當心。
左谷蠡王臉色陰沉,望著對岸許久都沒有吭聲。
當天晚上,駐紮在白渠北岸的文鴦和呼廚泉睡下沒多久,就有兵士向他們稟報,說是左谷蠡王有了動作。
得到訊息,倆人哪還會耽擱片刻,趕緊穿上披掛來到岸邊。
望向對岸,他們果然看到匈奴人有了動作。
左谷蠡王率領大軍正在後撤,無數火把離開白渠岸邊,往遠處行進。
看到這一幕,呼廚泉說道:“文將軍,左谷蠡王要跑,我領軍去和他廝殺一場……”
“大單于不要著急。”文鴦阻止道:“夜晚渡過白渠,萬一敵軍設下埋伏,我們可是吃虧不小。不如先耐下性子,等到明天一早,看清岸邊的部署再做打算。”
“人都跑了,他們還能有什麼部署?”呼廚泉說道:“文將軍也不要把左谷蠡王想的過於精明,他與太子相比如何?太子早就料到他會撤走,要我們等待時機,一旦他撤走即刻打到對岸……”
“太子可沒有說即刻。”文鴦打斷了他:“要是太子在這裡,他一定會弄清左谷蠡王有什麼樣的部署,才會要我們做出下一步的動作。大單于的心情我是理解,可戰場非同兒媳,一個疏忽可能就會兵敗如山倒。左谷蠡王既然都已經開始後撤,我們何不再多等一夜,到了明天看清對岸狀況再渡過白渠。從白渠到成樂並不是十分遙遠,耽誤一晚上,也不會落下太多。”
雖然呼廚泉是匈奴大單于,可他在大魏的身份卻是卑微的很。
與文鴦一道攔阻左谷蠡王,他雖然是獨立帶兵,實際上卻是文鴦的副將。
文鴦不打算即刻渡過白渠,要等到明天一早看得請對岸情況再說,呼廚泉雖然不認同,卻也只好接受。
“文將軍是主將,認為怎麼打,我就怎麼打。”呼廚泉雖然嘴上這麼說,可心裡卻是不認同文鴦的做法,語氣也是帶著不甘心的意思。
文鴦領兵也有不少日子,又怎麼可能聽不出他話裡帶著不爽的意思,於是說道:“大單于不用懊惱,我並沒有說不會打過去,還是那句話,沒有弄明白敵方部署的時候,我們不能貿然做出任何動作。無論是大單于手下的匈奴勇士,還是我帶來的大魏將士。只要他們是在為大魏打仗,我們就必須保全他們的性命。沒了他們,就算我們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幫著太子攻城略地。”
在大魏境內住了多年,呼廚泉如今已經有了不少大魏人的習性。
他雖然不太認同文鴦等一夜的說法,卻也曾聽說過,無論是魏王還是太子,用兵的時候都是極其看重士兵的性命。
每次出征,魏軍都會極力把損耗降到最低。
文鴦這麼做,也是傳承了魏軍一貫以來的傳統。
身在魏軍軍營,還得聽從曹恆的命令,呼廚泉即便再不認同這種戰法,也只能選擇等待。
離開南岸的火把越來越遠,白渠南岸只剩下黑黢黢一片,根本什麼都看不到。
望著對岸,呼廚泉還是覺得應該主動出擊。
可惜主將並不是他,他也做不了主,只能心存懊惱的望著對岸卻無計可施。
當天晚上,呼廚泉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天剛矇矇亮,他就跑出了帳篷,來到白渠岸邊。
望向對岸,呼廚泉頓時心中感嘆,幸虧聽信了文鴦,要是夜間強行渡過白渠,真不知道會有多少勇士死在強渡的路上。
左谷蠡王確實是撤走了,對岸卻還留下了不少匈奴人。
那些匈奴人居然整夜沒點篝火,顯然是等待著魏軍強行渡過白渠。
正望著對面,呼廚泉身後傳來文鴦的聲音:“大單于,怎麼樣?是不是很慶幸昨天晚上沒有下令讓將士們強渡白渠?”
轉身面朝文鴦,呼廚泉行了個大禮:“幸虧將軍遠見,要是依著我,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勇士死在半道上。”
文鴦笑著擺手:“倒不是我有遠見,而是戰場上的常識。左谷蠡王既要撤走,當然不會什麼防備也不做。他最該做的就是提防著我軍從背後殺上去。留下兵馬在對岸攔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大單于當年也不是沒有帶過兵,應該懂得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