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鑠決定更改曆法,再修正度量衡。

眾人都覺得他的做法有些匪夷所思,唯獨司馬懿極力贊同。

廷議散後,眾人紛紛退了下去,曹鑠把司馬懿留了下來。

偌大的議事廳只留下他們兩人。

曹鑠問道:“仲達認為這些事情該從哪裡著手?”

“我覺得先從年號入手更穩妥。”司馬懿問道:“主公打算定元東元?”

“對,東元。”曹鑠說道:“將來我不在了,後繼者不允許改元,必須沿襲東元紀年到千秋萬代。”

“我明白了。”司馬懿又問:“曆法怎麼算?”

“二十四節氣源於淮南,我們當然要沿用。”曹鑠說道:“依照曆法,每年應該有三百六十五天,每隔四年會有一次三百六十六天。隔四年把多出的一天填進其中一個月份。”

“主公先前說過,把這一天填進正月。”司馬懿說道:“如今曆法每年都有閏月,主公的意思是……”

“三年兩頭閏,哪有每四年閏一次來的穩固?”曹鑠說道:“想法改一下,把春節留下,照著我說的,每年三百六十五天,第四年多一天。制定好了曆法給我看一看。唯有確定了曆法,才好把握春耕秋收,才能穩固社稷、富裕天下!”

“主公說的是。”司馬懿回了一句,隨後問道:“春節是祛除晦氣的時候,為什麼還要把它留著?”

“新春以往是祛除晦氣的日子,我們卻可以賦予他新的寓意。”曹鑠說道:“辭舊迎新,為來年的豐收做好準備。”

“還是主公賦予的寓意更好。”司馬懿說道:“我這就去安排。”

“等下。”他正要退下,曹鑠又喚了一聲。

司馬懿問道:“主公還有什麼吩咐?”

“除了定製新曆法,還要把鞭炮也給推出去。”曹鑠說道:“火藥材料容易尋找,每年可以造出的鞭炮數不勝數。要告知百姓,新春需要燃放鞭炮祛除晦氣,把春節的氣氛帶動起來。”

曹鑠站了起來,走到大殿門口。

他望著外面說道:“春節就得有春節的樣子,百姓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團聚在一起,才像新春的景象。”

說這些的時候,曹鑠腦海中浮起的是來到這個時代之前過節的情景。

他曾經居住的地方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人們總會在新春的那天帶著煙花爆竹到指定的地方燃放。

很多人聚在一起,煙花爆竹齊鳴,非常有過節的氣氛。

來到這個時代,他發現人們過節的情緒並不是很高。

與其說期待春節,倒不如說這個時代的人們是懷著恐慌度過新春。

他們把竹子砍成小段投放進火焰裡,是為了利用竹子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響趕走一種被稱作“年”的怪獸。

曹鑠並沒有見過這種怪獸,可每到新春,他都會聽說年獸又在某處作亂。

曾經懷著新奇趕過去,當他到的時候,年獸已經走了。

他相信一定有“年獸”的存在。

至於“年獸”究竟是什麼,曹鑠並不知道。

由於年獸會糟蹋糧食禍害牲口,他曾猜想過是野豬,可百姓們不會不認識野豬。

既然不是野豬,曹鑠就越發好奇這種生物究竟是什麼。

站在曹鑠身後,聽著他的感慨,司馬懿當然不可能明白他心裡在想什麼。

可他卻能感受的到,曹鑠對新春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