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鑠忙著把馬韓和弁韓的人相互遷移讓他們混居。

他的命令在半個多月後傳到了壽春。

得到命令,陳宮即刻傳達。

早就擔心曹鑠麾下兵馬不足,呂布和陳到片刻也沒耽擱,整備了兵馬,帶上被曹鑠點名的官員,踏上了趕往三韓的征途。

壽春官府。

司馬懿、徐庶和陳宮等人坐在偏廳。

“公子這次怕是要在三韓逗留一些日子了。”司馬懿對倆人說道:“如果不是遇見了麻煩,他絕不會下令從壽春調走常備軍。”

“海軍雖然有陸戰兵馬,可他們畢竟不像常備軍歷經多年廝殺。”陳宮也說道:“三韓人雖弱,可海軍對付他們,應該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我贊同仲達所說,公子會在三韓多逗留一些日子。”徐庶搖頭說道:“可我卻不認為他是遇見了麻煩。”

司馬懿和陳宮的目光落到他臉上。

陳宮問道:“元直怎麼這樣說?”

“公子決定只帶海軍出征,必定是估算出了三韓和遼東的實力。”徐庶說道:“遼東尚且不是海軍對手,三韓又算什麼?”

“話雖如此,可我軍對三韓畢竟不熟。”司馬懿說道:“公臺也是說了,海軍陸戰不像常備軍一樣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多年。他們操練雖然刻苦,然而在校場操練,總不像在戰場磨礪一樣更能令將士們經驗老道。”

“有公子在,海軍吃不了虧。”徐庶微笑著搖頭:“我覺著公子調撥常備軍過去,是打算把三韓徹底給顛覆了,讓那裡以後再不會有絲毫混亂。”

“三韓可是異族。”陳宮說道:“公子時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即便去了再多兵馬,三韓人終究還是會和公子搗亂。”

“正因為是異族,所以公子才會費心費力。”徐庶說道:“倘若是在中原,他早就派出官員前去接管,自己又去別的地方。”

陳宮和司馬懿相互看了一眼,倆人都認為徐庶說的有些道理。

可他們心底,還是有種曹鑠遇見了麻煩的感覺。

曹鑠當然遇見了麻煩。

他最大的麻煩不是敵人太強大,而是怎樣才能讓三韓人完全被漢人融合,從此成為大漢的一部分。

馬韓與弁韓的百姓在曹軍的幫助下前往他們的新家。

三韓是個彈丸之地,遷移並不需要走的太久。

起初一些人不太理解為什麼要他們背井離鄉,可到了新家之後,他們很快就把先前埋藏在心底的牴觸情緒拋到了不知什麼地方。

曹軍將士和他們徵募來的民夫在三韓境內建造了不少和中原一模一樣的村子。

每一座房子都是石頭製成,在石頭的縫隙裡還填上了泥土。

這樣的房屋雖然不像土坯房那樣冬暖夏涼,卻能承受的住歲月的侵襲和雨雪的洗刷。

不僅曾經是奴隸的百姓欣喜若狂,就連那些以往是自由民的三韓人,也被新的村落吸引。

從壽春來傳授漢人語言計程車子還沒有到達,曹鑠只能先安排一些懂三韓語的軍士去教三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