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農女……崛起?》(第2/2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會覺得這個姑娘合適呢?
首先戶部尚書的這個三女並不是他的親生女兒,而是他繼妻帶過來的遺腹子,繼妻嫁過來的時候這孩子已經出生了,正是因為是個女兒,原本這三女的父族才讓那位繼妻把孩子帶走。
也不是不疼(其實就是嫌棄不是個兒子)這孩子,而是這三女的父族那邊有些亂。
三女名喚陳婉瑩,隨了戶部尚書的姓氏,也上了戶部尚書的族譜(就著那父族都沒來鬧)。
而這其中的事兒說起來可就長了。
陳婉瑩的娘算是孤女,商戶出身,她是老來女,原本應過被捧在手心如珠如寶的日子,卻不想爹孃有了她之後很快就壽終正寢了,庶出的長兄掌家,她這唯一嫡出的女兒便成了那庶兄的眼中釘肉中刺(不管父母是死是活,嫡女出嫁,尤其是唯一的嫡女,出嫁時要帶走家中至少三成的家資)。
那時陳婉瑩的娘年紀還小,根本受不住那樣的磋磨。
好在兩位老人雖然死了,卻留下了忠心的丫鬟和嬤嬤,倆人連夜寫了書信送給死去的夫人的手帕交,也就是戶部尚書的奶奶。
戶部尚書那時在京為官,已經娶了媳婦,在京中帶著媳婦以及父母生活。
奶奶留在族地主宅被族人奉養,陳婉瑩的娘就在老太太身邊接受了教導,直到長到十六歲,可以說給人家了,這才讓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官員的戶部尚書在京城挑選一個好人家。
當時那戶部尚書有一個至交好友,人品不錯,就是家裡有些鬧心,身為嫡子婚事卻屢屢被家中的幾個庶兄攪合黃,如今都拖成二十五歲的大齡剩男了,便忍不住找自己的好友喝酒訴苦。
當時的戶部尚書歷練的少,覺得友情很重要,再加上一個養在老太太身邊逗悶子的姑娘而已,能嫁入高門大戶是她的福氣。
因此他說了謊,把自己的好友說的天上有地上無得,家世也很不錯,甚至他還瞞報了好友的年齡,說他為了守喪拖到了十九歲,先前有定過婚事,但是不願拖累人家女子退了親,如今年紀雖然大了點,卻也不妨礙什麼。
他把人說的千好萬好的,再加上他本身是長在老太太膝下的,老太太對他有天然的信任,便真的信了他的遊說和鬼話。
只是嫁人畢竟是關係到女子一輩子的事情,所以在真的定下來前,老太太還是派人來京城打聽了一番。
卻不想正巧這人在找人打聽的時候遇見了戶部尚書家的家丁,然後戶部尚書便知道了這事兒,直接讓人把那人帶回了府,威逼利誘一番後才放了人家回去。
這畢竟是族裡最出息的官老爺,那下人年輕,也不敢得罪他,因此回去後還真按照戶部尚書的意思說了,把那人說的樣樣都合適,老太太高興的像是什麼似的,便歡歡喜喜的開始給陳婉瑩的娘操辦婚事。
原本三書六禮走下來,怎麼也要兩年的時間,但是不管是戶部尚書還是他的友人都怕夜長夢多,最後戶部尚書一封封書信傳回去,說的都是自家友人年紀大了想要儘快討媳婦的難處。
最後說的老太太心軟了,還是把姑娘先送去了京城。
把姑娘送去京城其實是讓倆人相看的,老太太到了這一步依舊不放心,只希望姑娘能嫁個如意郎君,若是姑娘沒看上,就算這人千好萬好老太太也不可能同意。
姑娘去了,老太太隔了幾天後也啟程了,只是她的速度慢一些,她去是為了給姑娘證婚的,只是她年紀大了,車馬走不快,耽誤時間不好,這才讓姑娘先走。
老太太想的已經很周到了,卻不行戶部尚書那時年輕的很,做的事堪稱混賬。
在接到陳婉瑩的娘後,也沒和那姑娘多說什麼就把她安置到了後宅,然後就讓友人匆匆的舉辦了婚事,吹吹打打的把姑娘接走了。
三書六禮加急走完的,雙方也沒見父母親人,就是這倆小夥子自己把事兒弄完了,甚至新娘子都坐著花轎進門了,那府內的主人才知道這麼一回事。
這事兒辦的堪稱荒唐,但是現在又能怎麼樣?
戶部尚書的那位友人雖然是家中嫡子卻生的晚了些,家中早已有結婚生子的庶出兄弟,且還不少。
當爹的捨不得後院的解語花們的枕邊風,對庶子們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正妻嫡子在那府內倒像是個外人一樣步步艱難。
這一次是個好機會,因為打了那些庶子妾室一個措手不及,因此這婚事才能走到這一步,就算這事兒不合規矩,嫡母也不可能放棄。
而那當爹的也知道自己對不起自己的嫡子,最終還是點了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