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兄弟讀書的事情便這麼定下來了。

莫珍珍只在和莫相商討的時候流露出了幾分,後面便是歡喜的模樣了。

她給倆兄弟定下了名不見經傳的桂花書院,對外說的是桂花書院離得近,和倆兄弟也是這種說法。

不過外人提起這件事情多是唉聲嘆氣的,全為倆兄弟不值得,覺得莫珍珍這麼一個婦道人家當家就是不行,好好的兩個學習的苗子去什麼桂花書院啊。

男兒志在天下,怎麼能被圈在那方寸之間,莫珍珍這是在耽誤倆兄弟!

說三道四的人比比皆是,說的更難聽的都有,甚至那些來和莫珍珍談生意的商人一見面都要把這件事拿出來說到兩句,好似莫珍珍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糊塗事一般的痛心疾首。

到是當事人倆兄弟覺得去桂花書院很好,第一次被莫珍珍提起的時候,她剛說了桂花書院倆兄弟就說好,引經據典的誇(雖然他們也沒聽說過桂花書院),並且又聽莫珍珍說,選中桂花書院是因為離家近後,倆兄弟甚至瞬間紅了眼眶,忍了忍才沒哭出來,然後這次就特別直白的誇了一輪。

倆兄弟你一句我一句的,誇得沒那麼花哨了,卻和莫珍珍保證了好幾次,只要有假期,他們就會回來看姐姐。

且若是有人把這事兒說到他們的面上了,吐槽批判莫珍珍或者桂花書院一句,他們也能嚴肅著一張臉,話語十分犀利的訓斥那些人一通。

漸漸的,這倆兄弟‘牙尖嘴利’的名聲也傳開了,但是倆兄弟不在乎,每天依舊高高興興的在家唸書或者和同窗友人去外面遊玩一會兒,且每次外出都會給莫珍珍帶東西回來。

比如某處開的好的花,某家做的味道極好的飯菜,或者是聽說很不錯的胭脂水粉,甚至是一些花哨的繡線或者是觸感極佳的布料。

每次出門他們都有帶東西回家,有的時候莫珍珍都懷疑,這倆兄弟到底是去應同窗的約去了,還是攜手逛街去了。

不過被人惦念的感覺很好,莫珍珍被倆兄弟哄的還挺開心的,連帶著被煩一整天的日子好似也不那麼難過了。

莫珍珍如今的日子相較於之前好過很多,但是底層的商人不敢對她那麼直白的放肆了,一些達官顯貴的人家依舊沒把莫珍珍放在眼裡。

眼見到了倆兄弟的開學日,莫珍珍親自送了倆兄弟一程,並且在這縣城內給倆兄弟買了一個小院,還去正規的人牙子那裡買了一家三口做僕從。

這一家三口是父母帶著一個五大三粗的兒子。

父母年紀不大,也就二十多歲,兒子已經十二了,個頭卻比莫珍珍還高半個頭,至少也是一米七往上了。

這孩子很瘦,但是骨架很大,若是日後能吃飽穿暖,這個頭必然還能再長一長。

莫珍珍就是看中這個孩子才買的這一家,一家子住在小院裡,平時打掃一下衛生幹一些活計,院子裡配了輛馬車還養了兩匹馬,都是莫珍珍給倆兄弟留的好馬。

莫珍珍不光給倆兄弟配了馬,她還給桂花書院捐了50匹馬。

這50匹馬算是她馬場裡淘汰下來的,外形上沒什麼大毛病,跑起來也是良駒,但是膽子不夠,擊鼓聲便能嚇得它們亂了分寸,前後馴養了三個月也沒改掉膽小的毛病,便被刷了下來。

這種的馬不會送往軍隊那種地方,基本都會賣給其他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