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現在還沒有聽到全艦播放的廣播,那麼夏青瑜八成是將人集中到了什麼地方,然後統一進行所謂的“宣傳工作”。

陳子昂心中有數,來到艦橋的中央機庫——這裡本來是被設計用來容納大量作戰艦船的,只是現在還沒有多少戰艦,所以也可以用來作為難民們集會的地點。

進入中央機庫,果然看見靠牆一側,掛著整齊的一排排壁掛顯示屏,似乎是在播放什麼電影。

那個女人沒有親自演講,當著千萬人的面開嘲諷,還好……嗯,這是紀錄片?

陳子昂仔細看去,才發現居然講的是《高天原歷史》。而且看敘述口吻,還是從帝國角度來進行拍攝記錄的。其歷史素材橫跨近百年,從石知清到石狄的歷史畫面都有,也有帝國各方面對高天原的態度變化。

在石知清時代,得益於血礦的定期輸送,高天原和帝國的關係非常緊密。石知清連續十三次向帝國內閣發出開府申請,希望帝國在高天原設立正式的殖民星區,並且委派帝國官僚進行管理,但都被內閣明確拒絕。

內閣給出的原因有三:高天原離聯邦太近;地殼淺層血礦儲量有限;當地居民難以信任。

果然,石知清剛一去世,其子石錦堂立刻就背道而馳,將父親的政治主張全都推翻,轉而投向了聯邦精靈的懷抱。

針對此事,帝國內閣給皇帝呈送的報告是:意料之中。

高天原是礦業行星,但由於海盜歷史的遺留,其上居住的人口遠遠超過了礦業行星應有的人口規模,導致人均生活水平極其低下。如果要求發展,求進步,那肯定得擺脫採礦業的單一結構,去發展自己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也就是說需要大量的發展資金。

由於帝國不肯給高天原注資,石錦堂自然會將目光投向聯邦,把“上貢礦物”改為“交易礦物”來換取外匯資金。至於聯邦對高天原心懷惡意,內閣傾向於石錦堂應該是知道的,但他選擇了賭一把。

賭後來的繼任者能把握好左右逢源的分寸:和聯邦既親密又提防,和帝國既疏離又不撕破臉,這樣就可以大賺聯邦的錢,同時藉著帝國的虎皮讓聯邦不敢下手。

這種政策確實也如他所料生效了,只是石錦堂終究無法算到身後之事……隨著帝國的拓土計劃和聯邦的東進運動,兩國疆域分別在獵戶臂和天蠍座附近接壤。

周圍都是無主之地,可以隨意圈地發展的宇宙大殖民時代,就此便正式宣告結束。接下來就是互相爭奪存量國土的時代了。

聯邦迅速調整了自己的對外國策,由於科技、生產力和綜合國力全面領先於帝國,精靈們很快就得出了一個結論:

跟人類競爭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他們真正成長起來之前,就把他們徹底毀滅,亡國滅種。

於是,聯邦開始朝高天原下手……

看到這裡,陳子昂又觀察四周。

周圍這些失去家園的難民們,並沒有出現他預想中的“義憤填膺”的神情。

與之相反,大家的臉上都是一片茫然,似乎從未想過高天原的天災“並非事故”,而是一場“蓄意謀殺”。

紀錄片的後半部分,則是詳細描述了聯邦的文化滲透過程,以及帝國方面的應對。

在石伯恩統治早期,帝國方面還是進行過針對反制的,但很快就意識到輿論戰場上劣勢太大——石錦堂為了加入聯邦星際貿易聯盟,將網際網路應用市場完全讓出去了,導致居民們使用的各種網際網路應用全是聯邦公司的產品。

你哪怕組織一千個,一萬個水軍,對方只要一個運營人員,就可以把你的水軍全封了……這還怎麼玩?

於是內閣很快就達成共識:出於投入產出方面的權衡考量,帝國不應費力干涉聯邦對高天原的滲透,除非高天原人民自己覺醒,帝國才有下場的必要。

換言之,就是感覺高天原人扶不起來,強行扶的成本太大,不如讓給聯邦精靈禍害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