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過年過節還不回來的!

在傳統的吳爸心中,過年就是一家人團聚的節目,不管怎麼樣都要一家人在一起的。去年吳妙雲沒回來還有理由,今年又不回來,而且吳大姐竟然也不回來了,果然是在外面待野了,連家也不想回了。

但吳爸生氣有用麼?

沒得用。

他也就只能在家裡發發火。

家裡眾人也都見怪不怪。

雖然吳妙雲沒回來,但寄回來的東西可不少。

這一年吳家人的生活也都好起來。

市場開放,他們也能賣一些自家的東西,而且有的東西也不需要票證,這可省心了不少。甚至他們還聽說有個地方農民按了手指印,搞什麼包產到戶,結果竟然還不錯,弄的他們生產隊也想跟著來了。

有這個想法當然也是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做法的好處,上面也沒說不可以,下面的人自然也就膽子更大了。

對生產隊眾人來說,他們的感受就是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所有人都朝氣起來。

包括吳爸,吳爸朝氣的脾氣比以前還更大了。

然而,沒人理他。

大家該幹嘛幹嘛,該看吳妙雲寄回來東西的看東西,該聊天的聊天,甚至是吳媽,連眼神都懶得放在吳爸身上。

她家閨女有出息了,每個月還給家裡寄錢,說還不聽非要寄。整個生產隊的人就沒不羨慕他們吳家的,說是生了兩個好閨女。

以前還說他們吳家寵閨女,大閨女都離婚了竟然還放在家裡,小閨女更是,雖然是大學生了吧,惹人羨慕,但是,女孩子就是要找人嫁了,真要等到大學畢業那都多少歲了。當然,這些話是傳出來吳妙雲和沈均分了之後的閒言碎語。

農村就是這樣,七大姑八大姨的,就算是小事也能給他們掰扯成大事,更別說這種談物件關乎一輩子的事。

然而,隨著吳妙雲、吳妙水每個月光明正大的匯錢,這種聲音越來越小,到最後沒有哪家不誇他們吳家的,說他們吳家好,養的閨女也爭氣,還每個月給家裡錢,可羨慕壞了一干人等。

甚至還有人找到關係問吳家吳妙雲那邊還要不要人,他們要把自己的、親戚的、認識的人介紹過去。

這種事吳家當然不會應承。

就算去,家裡還有大哥二哥,大伯家的,怎麼著也輪不到外人。

“李秀荷,你說,妙雲今年咋也不回來呢?”吳奶奶這都有好幾年沒見孫女了,怪想的。

“可能在忙。妙水說妙雲現在有時候晚上都工作到很晚。”

“唉。”吳奶奶心疼。

“媽,妙雲忙完了肯定就回來了。”

“我怕我這身子等不到了。”吳奶奶總覺得自己這兩年身子越來越不好,有點力不從心。

“呸呸,媽,你可別瞎說。”

“有什麼瞎說不瞎說,人到了年紀不都這樣,我比老頭子好多了,老頭子去了那麼多年,我還多活了這麼多年呢。”說起來還有點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