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仁安皇后(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皇帝李明這樣做,穎嬛覺著很是不妥:“這……陛下,太上皇嬪妃眾多,原本就是散居在東西六宮的。若是遷走,豈非是有不敬太上皇之嫌?”
皇帝李明卻是一臉的憤怒,“這個周貴妃,我本也是看在她是我皇嫂的份上才對她敬重罷了。只是她這般顛三倒四,若是日後日日過來煩你,你懷著身子可怎麼好?”皇帝很是憐愛地看著穎嬛的肚子:“咱們的嫡子,可不能有任何閃失。”
一提到孩子,穎嬛面上便是再度泛出了慈愛且充滿期待的笑容:“我也盼望著,能為陛下生個嫡子。”
“所以啊,我總不能教你遇上這些麻煩。周貴妃是什麼人我也知道,把她們都挪動到南宮裡暫住著,這般離得遠,你也能安生些不是?”
穎嬛依舊覺著有些不妥,然而想了想兄弟倆的妻妾們都擠在一處也確實不是什麼好法子,便是答應了。
當穎姝將皇宮中事情告訴沈斌後,沈斌當即便是陷入了沉思,“這……當初陛下剛剛入宮之時,可是連乾元宮都不想住的。如今卻……”
穎姝其實很懷疑李明此舉目的單純性,然而卻沒有掌握證據,對此夫妻二人自然是達成了一致的觀點,穎姝表示:“避嫌,是個好理由。”
沈斌長長一嘆:“陛下這般做,等著明日的朝堂之上,可就要有許多議論了。”
恰如沈斌所說,第二日的朝堂,果真是掀起了許多議論。
將尚在人世的太上皇的嬪妃全部挪到南宮居住,而名義上是皇后懷孕普天同慶所以要大封六宮,所以要挪動地方。然而事實上,皇帝李明的嬪妃根本就那麼幾個,根本不存在住不開的問題。
所以有朝臣提出,皇帝這是不想要等太上皇回朝之後便讓出皇位了,畢竟如今西部戰事已然有反勝之態勢,而人在權位上坐久了,難免貪戀。
皇帝李明對此大怒:“難道眾卿就是這般看朕的麼?朕為大歆與白部戰事勞心勞力,如今為了朕的皇后懷孕想要好好養胎也是不成麼?”
“這……”眾臣啞口無言,無言以對。
“此事休要再議,待日後皇兄回朝,朕自然會將皇位還給皇兄,到時幾位皇嫂自然會再搬回東西六宮。如若朕未記錯的話,當初朕萬般不肯住進乾元宮,不是諸卿說什麼禮法有度,朕一日是皇帝便得有一日的尊貴麼?國朝的規矩,本朝皇帝后宮與前代皇帝后宮本就不該是住在一塊!朕也是為著不打擾幾位皇嫂,卿等何必咄咄逼人呢?”
一番言語說辭,無論是從規矩禮法,還是從個人情感上,皇帝李明給出的理由都很充分,並無什麼不妥之處。
若是皇帝所作所為僅僅是這般倒也罷了,然而未過多久,皇帝竟是下旨為給坤明宮改名,緣由是因著坤明宮中的“明”字與皇帝名諱相撞,故此要避忌。
其實皇帝登基之初曾有朝臣提起過中宮之名與皇帝名諱相沖撞之事,問皇帝是否需要變更,而當時皇帝的回答則是:“朕不過暫代皇位,等到皇兄還朝,朕自然要將皇位讓出,何須這般麻煩?”
這倒也罷了,皇帝竟是在八月十五太上皇萬壽以及八月十六皇帝萬壽連著兩日大慶之後,竟是頒佈聖旨:“連著皇兄與朕生辰,感念先祖之恩,念及母后之情,朕欲為太后上尊號,為上聖皇太后。”
事情到這裡看著本來挺正常,被扶上皇位的皇帝感念太后恩德為太后上尊號本就是無可厚非之事,人人也都稱讚皇帝純孝至善,乃是天下之典範。若是到此為止,自然是君臣和樂朝堂安生,然而就在人人等著皇帝的正式聖旨下達之時,卻發現詔書之後多了這麼一項內容:“毓安貴嬪崔氏,乃朕生母,早侍先帝,誕育朕躬,夙夜匪懈,持昭淑慎。國朝以禮法仁孝治天下,朕欲厚待生母,著追尊為頤豐太后,諡孝仁安皇后,升附太廟,享萬世之香火。”
這道聖旨上多出來的這句話,便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前朝與後宮的極大波折。
“國朝的規矩,只有當上皇后才能當上太后,若是前代君王之時不是皇后,哪怕日後是新帝生母也不得稱太后。至於嬪妃當上皇后,也只有純禧貴妃一人,可到底臨了純禧貴妃還是被廢后貶為禧妃;先帝肅廟更是下旨,從今往後不得以嬪御為皇后。陛下生母生前不過是個嬪,便是生下了皇帝,又如何配稱太后皇后?豈非是將大歆三百年來的禮法置於不顧?”
雖然穎姝很討厭大歆這樣毫無人性化可言的規矩法度,然而她又打從心眼裡很是討厭這位皇帝姐夫的生母毓安貴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