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國喪(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姨娘慣常是柔柔弱弱的一副樣子,對著劉氏三言兩語便說明了穎姝的那個未婚夫竟是有多不堪。
“太太還是去看看罷,聽說三姑娘知道了,在房裡哭的難受。您趕緊去勸勸才是。”王姨娘帶著假情假意的關心說道。
而分明關於沈斌的事情,按著汪老太太的意思,是暫緩了再與穎姝說。生怕是穎姝好不容易紓解的心情再度陷入抑鬱。
劉氏聽罷,便是風風火火的往著皓月堂去,誰知方走了一半,又有人道:“宮中王先生到了,請聽宮內御旨。”
劉氏又氣又累,更是想要罵人,奈何宮中有內監傳旨,自然是隻得恭恭敬敬地上前接旨。
宮中傳出的意思是:當今皇帝的姑祖母榮恪大長公主薨逝,皇帝為表孝心,下旨舉行國喪一年。
“榮恪太主本是出嫁的公主,按照規矩本來是不用國喪的。只是這位榮恪太主當初為國和親遠嫁,也是功在社稷,雖不能如帝后般國喪三年,但到底也是孝心所顯。”汪老太太在劉氏的攙扶之下如是解釋著道。
劉氏點點頭,看著在後頭恭敬侍奉的穎姝,想要說些什麼,目光之中只是流露出同情擔憂的神色。
其實劉氏是關心這個半路上撿來的女兒的,自從是那些經年的與穎姝生母平氏的誤會解開之後,她便更是悔恨,只是不知道該要如何表達。
“瞧著咱們家議親的,兩個公主府一個王府,都得把婚事往後延了。不過你也別愁,嬛姐的婚事是一早定下的,如今堪堪十七,便是再等一年也使得。”
劉氏竟是有些心不在焉,汪老太太素來知道劉氏最在乎的便是這個嫡女的前程幸福,哪裡會置自己親生女兒不關心,不免轉頭看了一眼劉氏,“你這是怎麼了?想什麼呢?”
劉氏連忙頷首應著,扶著汪老太太坐在暖炕上,“母親,媳婦是想,穎姝原是無所謂的。便是再留一年正好我與老爺都捨不得。只是……”她轉頭看著穎姝,心下里一橫 ,便道:“只是姝姐兒這婚事,我瞧著咱們也儘可以解決了。哪裡有這樣的人家?便是公主府也不能這般欺人太甚!”
劉氏越說越氣憤:“那沈家二哥兒且不論這些年總是愛玩。如今惹出什麼斷袖傳言,更是小小年紀家裡通房便懷了身孕!哪裡有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咱們家雖不富貴至極,好歹也是陛下看重,教咱們家的小女哥兒未過門便當上了母親,這不是開玩笑嗎?”
汪老太太並不敢將沈斌如此“不堪”只是告訴穎姝,更是命全府都不能說,哪知眼前劉氏渾然將此事全給捅了出來,如今便是想要阻攔也是不成了。
“媳婦不是不想要姝姐嫁不出去,只是那沈斌實在不成算。將來嫁過去,受苦的是姝姐兒啊!如今正好,趁著國喪,平妹妹又是先帝親自賜下的位子,就說姝姐為了國孝家孝守喪,也不消多,三四年便夠了。媳婦瞧著那公主府不過是想找個好欺負的想要解盤罷了,咱們可不能白白斷送了姝姐兒的未來。”
汪老太太看著說的義憤填膺的劉氏,雖說話語有些粗糙,然而卻是誤打誤撞打動了汪老太太。
老祖母心裡擔憂著孩子的未來,便是一時忘了阻止劉氏。
“國朝最重孝道,只要說姝姐要為國為家守喪,便是大家也不好說什麼。眼門前瞧著公主府那小賤人是要生了,自然等不得三四年。他們自是想要等著國喪一罷便將姝姐兒給娶進門,好歹是為著面子。咱們到時候強硬些,福昌公主為著公主府的門楣,也只能退婚。到時咱們姝丫頭養到十七八,頂著孝女之名,還愁找不到好人家麼?”
汪老太太聽著不覺點點頭,她瞭解自己這個兒媳婦,平時或是風風火火,然大事從不含糊,頗有一股子男子的氣勢。如今這一番言語聽著麻煩,然而細細想來卻是可行。
“姝丫頭……”汪老太太這才想到穎姝還在一旁,想到不准許將此事傳將出去的命令,心中不覺一痛……
“祖母與母親說話,穎姝先退下了。”
“去罷。”
她扶著侍女香梨的手出去,心中卻是複雜。
不知上天是眷顧自己還是薄待自己,她也分不清了。
只是她越來越覺著,這個“家”,莫名的還真是多了些家的感覺。
“我不是說不能對外說麼?”汪老太太雖是贊同劉氏的話,然而瞧見小孫女那樣難受的神情便是覺著心中作痛。
劉氏不明其中關竅,只當是汪老太太不忍戳穎姝痛處,只回答說:“母親,便是再不想面對也得面對不是?這事姝姐早晚要自己放在心裡的。”
她嘆息著:“從前的事情,是我對不起苑兒,這麼多誤會,致使我對她們母子不聞不問十餘載。只是如今,媳婦再不能了。雖是姝姐兒十五,再像從小養到大也不能夠了,只我不能安心,便是能彌補多少,便做多少罷。”
汪老太太沉沉一嘆:“都是造化弄人啊!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