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呼延錦午門斬僧衣(第1/2頁)
章節報錯
武英殿裡,皇上邊翻著大理寺的案宗,聽徐之錦說著他對這些和尚口供的判斷。
“呼延,你怎麼看?”
呼延錦上前道:“啟稟陛下,僧人的口供雖然只是一面之詞,但長安府遞交的卷宗也有瑕疵。它前面說得到訊息有僧眾造反,後面卻又只抓得這二十四人,且年齡均在四十以上。
陛下,這些僧人從小出家,何必等到年老體衰才來造反,這於理不合,幾十個僧眾,且不說他們手無寸鐵,就算拿有刀劍,恐怕連個縣衙也打不下來。
還有就是時間,前面說得到訊息立即圍剿,後面又說大批逃遁,陛下,這卷宗實在經不起推敲。”
吳尚書也道:“陛下,李都督正好就是陝西行都司的人,他對長安的情況也很熟悉,不如您聽他說說當地對寺廟僧眾的管理。”
“陛下,末將對陝西布政使司的管理並無太多瞭解,只是,末將的母親信佛,末將也曾陪著母親到附近的寺廟裡齋戒過數次。”
朱瞻基剛才見李英和他們一起進來,就知道他們讓李英來替他們說話,心中大大不悅。
卻不曾想,李英開口並未說陝西府衙不好,而是說自己母親齋戒的事,這讓他的心裡舒坦了許多。
地方武裝與中央官員來往過密,本就是皇上的大忌,呼延錦又如何不知?進殿之前,他就和李英說好,只能如此這般。
如今看到皇上的臉色緩和,幾個人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只聽李英繼續說道:“末將母親相熟的主持已經六十有餘,很多事還要親力親為,我母親便問他,為何還不培養寫年輕僧人,將來也好繼承衣缽。
那主持道:洪武年間進寺的僧人都已經慢慢老了,永樂、洪熙,幾乎就沒有進過新的僧人,明年,他們就無法再接待前來齋戒的信徒了。”
“哦?還有這事?朕怎麼一點訊息也沒聽到?”
旁邊站著的僧錄司正印背上早冒出了冷汗,還好呼延錦替他圓道:
“僧錄司人手少,若是不知,也應該是陝西僧綱司未將此事呈報京城。”
僧錄司正印趕緊的看了呼延錦一眼,趕緊投桃報李:
“陛下,微臣自知失職,種種情況來看,三法司所得結論應是事實,微臣這就親自過問陝西僧綱司所轄,讓他們立即恢復批准僧人出家。”
朱瞻基點點頭,又皺眉道:“朕雖知這些僧人被冤枉,可這是造反案,若是輕易推翻,豈不是讓天下人以為造反之罪也可免?朕剛剛登基,開這樣的頭,也不合適。”
“陛下,臣有一計,不知是否能用。”
“講來。”
呼延錦微笑道:“此事為太皇太后路遇囚車,詢問之下,才讓臣等過問。不如將實情公之於眾,再請太皇太后下懿旨,免了他們的死罪,
皇上,您只需斬了他們的僧衣,以示對此事的嚴正態度,便孝法兩得了。”
吳尚書一聽也笑了:“皇上,此法雖然荒誕,也不失為一個應對民眾的法子。古有打龍袍,今有斬僧衣,這也是皇上的功德。”
“呼延啊呼延,朕真是想看看,你那腦瓜子裡還有寫什麼。”朱瞻基也被他逗笑了,指著他道:
“好,朕就任命你與徐大人做監斬官,替朕將這件事辦好了!”
第二天一早,潭柘寺就接到了皇上的請旨口諭。
太皇太后一聽前因後果,不禁笑道:“好,能為皇上做點事,哀家何樂而不為。”
德始禪師連連點頭贊到:“上有明君,下有賢臣,此乃大明之福啊。”
“太皇太后,既是您的懿旨,您應該派一個代行人才好。”張樾建議到。
“你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