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願意替皇上分憂!”朱瞻培響亮的回答。

這件事確實不是易呈錦的意思,卻是漢王授意。他告訴朱瞻培,抄家就最好的解決方法,你去抄家,給了皇上他想要的結果,皇上必會感念你的好,給你記上一功。

朱瞻培畢竟年輕,覺得漢王的話不無道理,自己既可以得了皇上的賞識,說不定,還能將趙王一邊的勢力籠絡一二。

但他卻忘了,他是太子的嫡子。

在皇上眼裡,他的所作所為,就代表著太子。而皇上老來疑重,自然不會把太子往好處想。

一箭雙鵰,這才是漢王想要的結果。

“好!黃儼,你陪同魯成王走一趟公主府。不要驚擾了公主。”

朱棣不動聲色。畢竟,這是個堵住眾人之口的簡單辦法,黃儼會懂得怎麼辦。

黃儼和朱瞻培領旨去了,朱高熾和魏謙的心裡卻像打翻了五味瓶。後面還有誰說了些與自己無關的東西,也沒怎麼注意聽了。

散朝後,文華殿裡朱高熾對面站著三個人:朱瞻基、太子詹士府的徐詹士,還有呼延錦。

“六弟事先並沒有與兒子商量,恐怕這是他自己的主意,急於在朝堂上找些存在感。”朱瞻基明白,畢竟他和六弟的交往並不多。

徐詹士拱手道:“微臣以為,太子殿下還是要與魯成王談談,他年紀小,可能還不知道,這樣做會影響到您。朝堂上勢力盤根錯節,不要莫名其妙給人當了槍使。”

朱瞻基點點頭,垂手道:“要不兒子現在就去魯成王府等他......”

“也好。今天有黃儼在,料也出不了什麼亂子,不過是拿一個結果,堵漢王那張嘴罷了。”朱高熾點點頭,又說:“你皇祖父北伐在即,南都那邊你可不要放鬆。”

“是。”

出了文華殿,朱瞻基邊走邊問:“今天的事,你怎麼看?”

“臣以為,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太孫殿下不宜直接去魯成王府。”

“哦?為什麼?”

“殿下想想,今日之事,看上去是魯成王殿下收益,可從朝堂的幾方勢力來講,又是誰受益?

趙王肯定打擊最大,就算永平公主最後沒事,可富陽侯一倒,永平公主沒了支援趙王的動力,趙王就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幫手,孟賢案對他才是真正動了根基。

太子殿下本就受趙王連累,再加上自己的嫡子站出來搶功,只怕皇上心裡對他疑心不小。他也是受害者。

您這一方,別人看來是兄弟之間幫襯,打擊趙王勢力,但只有我們知道,並沒有與魯成王結盟,他不是在幫您,只怕是自己想成為第五方勢力。

所以唯一受益的,只有今天不肯罷休的......漢王。臣之所以讓您不要去找魯成王,就是想先去查查,他是否與漢王有了手腳。否則,無法解釋魯成王這兩次朝堂上的行為。”

朱瞻基側臉看了看呼延錦,笑道:“想不到,你不過上朝幾日,倒是把形勢看得清清楚楚。就按你說的去做,看清楚再說不遲。”

朱瞻基停下腳步,呼延錦行禮告辭。

朱瞻基看著他的背影漸漸遠去。

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