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朽木,不是害怕,是看淡了。你還年輕,遇事不要太固執,凡事朝前看。只要大明好,大明的百姓好,我們的初心也就達到了。這就是為師傳授給你的心得,你要記好。”

呼延錦感激的點點頭,他知道,吳先生在他去詹士府報到前,講這一番話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辭別了吳先生,呼延錦也不耽擱,隨便收拾了衣服銀錢,便快馬加鞭,星夜趕往應天府。

他這邊剛剛離了城,悅來客棧天字號房裡的大人,便得了捕頭的回報。

“哦?男的連夜離了寶應往南走?是去揚州還是應天?那女的呢?”

“女的和那個少年應該是一家人,回了花家之後沒有再出來。”嚴捕頭回答,見易主事皺著眉頭若有所思,又小心翼翼的補充了一句:

“李捕頭他們也回來了,我們人手太少,沒法大面積搜查,只沿路查了一下,並沒有發現陳凱的蹤跡。現在天又黑了,只好等明日再說……”

“不可能追到揚州還給他逃了!浙江清吏司查到陳凱到揚州是要投奔誰了嗎?”

今日,呼延錦他們遇到的這位年輕男子,便是刑部的主事之一,易呈錦。

刑部共有五位主事,他是最年輕的一位,要明年過了年,才滿二十歲。但別看他尚未到弱冠之年,卻已經派頭十足,和他擔任刑部左侍郎的義父,有幾分相似。

“今早才給他們去的函,應該......還沒有那麼快......”嚴捕頭有點冒汗,大家都是肉做的,上頭一句話,下頭跑斷腿。他甚至覺得,易主事不應該姓“易”,應該姓“難”。

雖然他當上主事,靠的是自己辦案的業績,可大家怕他,多半還是因為他背後的刑部左侍郎魏大人。

魏大人雖然只是左侍郎,但實際上就是刑部的當家人。刑部尚書吳中,在永樂十九年因勸阻永樂帝第三次親征而下獄,後雖官復原職,但實權不再,而由刑部左侍郎魏大人掌權。

易呈錦從小就被魏大人收為義子,文武皆加以培養,十七歲入刑部,十九歲因辦事得力,升做正六品主事。

此次通州右衛鎮撫陳凱,參與太監王儼與趙王隨從孟賢勾結謀反,事發之後,陳凱倉皇出逃,易呈錦未假地方清吏司之手,而是領命自己帶著幾個都頭,一路追捕至揚州府寶應縣。

易主事就是想邀功!嚴捕頭正在胡思亂想,只聽易主事又交代:“給我盯緊花家,陳凱逃脫,她家脫不了干係!”

今日他們往前追了一端沒有追到人,易呈錦便懷疑還是路上那三個人打了馬虎眼。現在聽說最年長那位男子星夜離城,更加重了他的懷疑。

嚴捕頭應了一聲,趕緊從房間退了出來,生怕易主事又提什麼新要求:

唉,我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