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一轉眼就到了年底。幾場大雪讓天氣變得格外寒冷,各公府人家都在十字街口支起席蓬,每日熬粥賑濟京中的貧苦人。

衛宏安回到智勇公府已近一月,這一個月裡,朱太夫人身心安泰,更勝從前。

衛宏安聰明懂事,讓老太太越看越愛。

每日裡必要和他一桌吃飯,連衛宏安看書寫字,老太太每日都要在旁邊看上半天。

至於別的事情,老太太也不放心別人打理。

大約因為自己的兒子宗鋒是被人毒害,所以衛宏安每日的飲食起居老太太都格外精心,非要檢視個三四遍才可。

不但她如此盡心,衛宜寧作為親姐姐,自然也是每日裡都要過來陪著。

衛阿鸞雖然不天天來,但隔三差五的就過來看一看,每次來必定要給衛宏安帶不少東西。

吃的用的玩的,邵松有什麼必定給他也準備一份。

只是對外還不曾言明。

這一日包氏來這邊請安,前些日子她病了幾天,這幾日才好。

衛宏安聽見包氏來,忙從裡間出來問安。

包氏笑道:“這孩子真是知禮,小小年紀禮數就如此周全,真真難得。”

朱太夫人用手摩挲著衛宏安的脖頸道:“誰說不是呢!這孩子就是可人疼。”

包氏就說:“我前幾日讓人給他量了尺,做了兩身衣服,這會兒想必已然做好了,回頭叫她們送來試試,看合不合身。”

“難為你想的這麼周到,”朱太夫人說道:“家裡家外這麼多的事情,你不必太分神了,我照管他就夠了。”

“老太太自然想的比我們都周到,我也不過是想盡一份心罷了。”包氏笑道:“我們也不過是跑跑腿動動嘴罷了。”

朱太夫人便說:“說起來宏安還沒上族譜呢!找時間讓他認祖歸宗才好。”

包氏道:“這事得老爺回來辦,咱們家裡如今都是女流之輩,主持不了祭祀入譜的事。”

“說的也是,”朱太夫人道:“倒也不急,總歸想著有這件事就是了。”

包氏又說了一會兒閒話,才從朱太夫人那裡離開。

臨走的時候朱太夫人正叫丫鬟們給宏安少爺把新來的蜜橘和龍眼送過去。

走在路上國媽媽對包氏說道:“我雖夫人進府也快三十年了,從來沒見老太太這麼寵過誰,就是當年的宗鋒少爺也沒到這個地步。老太太原本是不信佛的,前幾日還特意為了這孩子到大相國寺去燒香還願。嘖嘖,真是讓人想不到。”

包氏聽了,淡淡的說道:“老太太也不完全是不信佛,當年三爺病重的時候,她可是整夜整夜的唸佛。是後來三爺沒留住,她心灰意懶了,才不信佛的。這孩子投老太太的緣,也多虧了他老太太的病才好。”

“夫人莫非真的想讓他入族譜?那樣的話會不會……”國媽媽小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