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景反問道:「哦?趙閣臣已經猜到了老夫的真正目標?」

趙俊臣咬牙切齒道:「當然是猜到了!你妄想讓自己的政治遺產與政治理念,千秋萬代的永遠傳承下去!」

頓了頓後,趙俊臣再也無法按捺心中躁氣,起身在周尚景面前來回踱步,一邊踱步一邊說道:「自從發現你試圖吞併"聯合船行"之後,我就知道你的目標並不在當下,而是已經看到了百年之後!

你乃是臣權表率,也是天下縉紳的利益代表,而且廟堂百官絕大多數皆是出身於縉紳之家,即便偶爾有寒門子弟利用科舉渠道魚躍龍門變成了朝廷官員,這個寒門子弟也很快就可以躋身成為縉紳一員!所以,臣權與縉紳實際上就是一回事!一體兩面罷了!

而周首輔你的政治理念,就是臣權與皇權的均勢與制衡!臣權不能壓倒皇權,皇權也不能壓倒臣權,否則一旦是破壞了這般均勢,就一定會天下大亂!你堅信這一點,也曾經多次向我強調過這一點。

然而,周首輔你同樣看明白了歷史大勢!歷朝歷代以來,皇權一直在不斷增強,臣權一直在不斷削弱……時至今日,皇權與臣權的均勢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節點,待你撒手人寰之後,臣權失去了表率、縉紳失去了代表,廟堂局勢很快就會發生劇變,或者是皇權壓倒一切,或者是似我這種既不在乎縉紳利益也不在乎君臣均衡的無德之輩執掌大權,你無論如何也無法容忍這種情況的出現!

所以,你寧願暫時放過七皇子一馬、寧願是與我徹底翻臉,也一定要伺機侵吞"聯合船行",這一切就是為了強化文官集團與縉紳集團的影響力,把文官集團與縉紳勢力更加緊密的繫結在一起!唯有如此,臣權未來才有機會繼續抗衡皇權,你的理念才可以繼續傳承下去,對不對?」

聞言之後,周尚景幽幽一嘆,並沒有否認。

實際上,周尚景的想法是極有預見性的。

秦漢唐宋元明這幾個朝代,總體趨勢就是皇權越來越強、臣權越來越弱,再等到進一步繼承與完善了明朝體制的清朝時期,臣權已經徹底無力與皇權抗衡了,徹底淪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局面。

而周尚

景的真正目標,就是為了打斷這種歷史趨勢。

君臣之均勢制衡,乃是周尚景的畢生目標,他也堅信自己的這般理念乃是世界真理!

但對於周尚景的這專案標,趙俊臣的評價就只有四個字——「痴心妄想」!

自從祖龍滅六國、建立了大一統體制之後,中央集權的不斷深化就是不可扭轉的歷史趨勢,而只要中央集權不斷深化的歷史趨勢不可改變,皇權就一定會不斷增強、臣權就一定會不斷削弱。

原因很簡單,自隋唐之後,皇權就徹底控制了兵權。

從某方面而言,周尚景是一個很幸運的權臣,因為他遇上了極為在乎史書評價、沉溺於帝王心術不得自拔、不到萬不得已就極力避免使用暴力手段掀桌子的德慶皇帝。

若是把德慶皇帝換成明太祖、明成祖、康熙乾隆這類皇帝,周尚景壓根就不會冒出抗衡皇權這種念頭,只會在皇權重壓之下如履薄冰的苟活自保!

想要打斷這種皇權不斷增強、臣權不斷削弱的趨勢,唯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徹底終結封建王朝,讓「皇帝」變成一個歷史名詞。

而周尚景的痴心妄想就體現在這裡了,他一邊想要代表臣權抗衡皇權,一邊又想當一個封建王朝的忠臣!

既想要制衡皇權,同時又想要維護皇權!

何等荒唐!何等可笑!

但偏偏,周尚景就是認為自己是邏輯自洽的。

周尚景沉默許久之後,悠悠道:「你能看明白老夫的真正想法,老夫深感欣慰,仿若是終於尋到了一位知己!嘿,宋承仁與李和那兩個老傢伙,雖然皆是老夫的摯友至交,但他們依然無法理解老夫,認為老夫這段時間以來的種種做法只是為了傳承與壯大"周黨"罷了!

實際上,"周黨"變成了"宋黨"也好,"周黨"化為了"趙黨"的一部分也罷,只是細枝末節而已!"周黨"的延續與興衰根本不重要,只要老夫的理念依然存在於廟堂,只要百官與縉紳們繼承了老夫的志向,依然可以團結一致的制衡皇權,"周黨"就將永存,只是換了一個名號與形式罷了!也唯有皇權與臣權的均勢制衡,皇權不能獨斷、臣權不能僭越,大明江山才可以千秋萬代、長盛不衰!」

說到這裡,周尚景的一雙老眼緊緊盯著趙俊臣,佈滿皺紋的老臉上滿是期望,又一次問道:「所以,趙閣臣當真不願意考慮老夫的提議?既然你已經看明白了老夫的真實想法,就應該明白老夫的誠意!更何況,老夫的這項提議,對於趙閣臣而言也是大有好處!」

「對我大有好處?大有好處?」

趙俊臣怒極而笑。

與周尚景私下相談之際,趙俊臣確實感受到了周尚景的誠意與公心。

趙俊臣也相信,周尚景確實是真心想讓周、趙二黨合併、由自己接班他成為下一個臣權代表。

但越是明白周尚景的誠意與公心,趙俊臣的心中燥意就愈是濃烈。

這是因為……趙俊臣還察覺到了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周尚景的坦誠與無私之下,一直隱藏著針對自己的深深惡意!

這股惡意,極為深刻,簡直是恨不得讓自己死無葬身之地!

……

……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