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宋家大劫.(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時間,兩人相互威脅,卻又皆是無懈可擊。
朱和堅態度稍稍軟化,道:“霍大學士言重了,晚輩只是心中疑惑而已,並沒有任何質疑之意!只不過,晚輩乃是當朝皇子,絕不能做出欠下恩情卻又對救命恩人不管不顧之事,所以還望霍大學士考慮到我天家聲譽,把這位胡義士交由晚輩照顧!”
說話間,朱和堅的自稱已經從“我”變成了“晚輩”。
霍正源當然不會同意,但就在他與朱和堅二人即將要展開下一輪交鋒之際,各方官府勢力終於是趕到了現場。
不僅是首輔周尚景、太子太師王保仁二人趕到了,就算是此前因為各種緣故而沒有現身於南京善堂的那些大人物,譬如是南京鎮守太監席成、南京守備徐盛英、宋家家主宋承仁等等,也皆是同行趕來。
當然,在這些大人物的身後,還跟著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譬如是應天府尹謝慶,又譬如是江南第一才子呂德等等。
待這些人趕到現場之後,朱和堅與霍正源二人就顧不上繼續爭論胡梟的歸屬之事了。
畢竟,接下來還有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解決。
譬如,霍正源擅自率領賤籍們伏擊悍匪,期間險些讓朱和堅受傷喪命,但最終又成功營救了朱和堅的事情,究竟是功是過?
又譬如,許多“嘲風”死士落網被捕,應該把他們是交給哪個衙門審問處置?
再譬如,南京城內局勢在今晚徹底失控,究竟應該由誰承擔責任?又應該如何收拾殘局?
朱和堅認為胡梟或許有辦法幫助自己渡過眼前難關,霍正源則是把胡梟視為變數,皆是想要爭搶胡梟的歸屬權,但相較於上面這些事情,胡梟的最終歸屬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
卻說,以周尚景為首的眾位大人物匆匆奔至霍正源與朱和堅身前,在看到朱和堅雖然形象有些狼狽,但總體還算是安然無恙之後,所有人表面上皆是鬆了一口氣,似乎皆是因為朱和堅順利脫險的事情而歡欣鼓舞。
接下來,周尚景好似完全不知內情一般,向霍正源與朱和堅二人詢問了具體情況。
而霍正源與朱和堅二人自然是分別挑選了對自己有利的角度、半真半假的向眾人講訴了具體過程。
按照朱和堅的說法,自己淪為人質之後,就受到悍匪們的以禮相待,悍匪頭目也反覆承諾,只要他們順利離開南京城,就會盡快釋放朱和堅,絕對不會傷害朱和堅一根毫毛,誰曾想半路上竟然遇到了賤籍們的伏擊,自己也多次受到賤籍們的攻擊險些誤傷,反而是悍匪們一直都在全力保護自己……最終,悍匪頭目看到己方損失慘重之後惱羞成怒,想要拉著朱和堅陪葬,結果則是同樣淪為人質的“胡義士”捨身相救云云。
說到最後,朱和堅還在眾人面前主動感謝了霍正源的營救,但他話裡話外的意思,卻是霍正源無事生非、險些害死了自己。
至於霍正源的說法,也還是老一套——他被委任為東南巡閱使,就是為了執行德慶皇帝的一項秘密旨意,具體內容不方便透漏,但他出於自身職責,擁有充分理由與賤籍們進行接觸,而他率領賤籍們伏擊匪徒之事,也完全是為了維護朝廷之威嚴,卻沒想到這場埋伏不僅是剿滅了大部分匪徒,更還無意間救下了朱和堅。
講訴之際,霍正源則是重點強調了悍匪們的膽大妄為與狡詐奸猾,暗示這些悍匪的來歷神秘與不可信任,以及自己剿滅了大部分悍匪、成功營救朱和堅的功績,甚至還把胡梟“救下”朱和堅的功勞也攬在了自己身上。
*
此時天色漸亮,雖然正值初夏時節,但清晨寒露同樣不是這些養尊處優的大人物們所能承受的,更別說眾人之中還有周尚景與朱和堅這一老一小兩位病夫了。
所以,就在朱和堅與霍正源先後講訴之際,眾人也順便移足於不遠處的聚英閣暫時歇腳、躲避風寒。
在聚英閣內,眾人分別落座,聽完了朱和堅與霍正源的各自講訴之後,就皆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這一夜以來,南京城內發生了太多影響重大的事故,也出現了太多超乎意料的變數,雖然在場眾人皆是機敏聰慧之輩,卻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理清頭緒,迅速想明白這一系列事故與變數之下的種種利弊關節,所以他們皆是不敢隨意表態。
一時間,聚英閣內落針可聞,所有人皆是表情變幻、閉口不言。
然而,這短暫的安靜,很快就被打破了。
只見一名錦衣衛武官匆匆奔進了聚英閣,目光在霍正源身上稍稍停留之後,就立刻走到了南京鎮守太監席成身邊,附耳向席成輕聲稟報了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