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從前,吳三桂或許還會設法利用趙俊臣一番,但經過今天這場接觸之後,吳三桂已經徹底看清了趙俊臣不願吃虧、不甘人下的強勢性格,認為趙俊臣將來必定是要闖出大亂子的,也就徹底絕了利用趙俊臣的念頭,愈發是避之不及了。

對於吳三桂而言,把興州境內的詳細情報轉交於趙俊臣,就已經是極限了,也只是為了化解趙俊臣的敵意、相互結個善緣罷了。

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趙俊臣不由是心中不屑,只覺得吳三桂雖然是歷史上的著名梟雄人物,但相較於周尚景卻是差遠了。

周尚景也知道自己壽數將盡,但他並不似吳三桂一般瞻前顧後、喪失銳氣,反而是想要趕在自己完全退場之前,奮起餘力大幹一場,以徹底消除自己眼中的所有隱患。

這兩人都是老狐狸,但他們遲暮之際的不同表現,卻是高下立判。

但下一刻,趙俊臣又不由是自嘲一笑。

這是因為,周尚景的老驥伏櫪,對趙俊臣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在周尚景的心目之中,大機率也把趙俊臣歸於“隱患”之列了,否則就絕對不會發生興州民變這種事情。

思緒變換之際,趙俊臣扭身看向山海關副總兵龐大海,道:“本閣剛才與吳前輩的談話,你也聽到了,這位世平公子的頭顱就不必割下來了,也不必送與本閣帶回京城,就依照吳家規矩把他安葬入土吧……

還有,本閣行程緊張,希望龐副總兵可以儘快安排本閣與那些受到囚禁的流民們相見,本閣向流民們澄清真相之後,就會帶著他們趕往興州境內。”

*

在趙俊臣的要求下,在山海關境內受到拘押的一千兩百餘名流民,很快就被盡數釋放解救了。

而趙俊臣身處於山海關境內,自然是不敢隨意毀約、言而無信,所以當他與流民們相見之後,也很快就開始為吳家辯解澄清,信誓旦旦的表示山海關守軍近期以來的所作所為,並不是想要拘禁他們,只是安置他們的時候手段“稍稍”粗暴了一些,所謂“販賣百姓”的謠言完全是無稽之談。

至於今天稍早時候,山海關守軍把一部分流民強行押進海船之內想要運往別處的做法,也只是因為山海關並無餘力長期供養流民,所以就想把流民們送往富裕之地進行安置罷了,絕對不是要把流民們賣為賤籍、私娼、與世僕。

這個時代的尋常百姓,皆是把自己擺在極低位置,需求與慾望皆是不高,只要還能活著就好,也總是盲信於所謂的“大人物”,還會因為一些蠅頭小利就徹底出賣自己的一切。

所以,當他們聽到趙俊臣這位大人物的現身說法之後,思及自己確實沒有承受多少損失,吳家也歸還了他們被搶走的一部分家當,甚至還每人皆是補償了半兩銀子,所以這些流民很快就不再計較自己的遭遇了,反而是紛紛表達了感激之意,說自己有幸遇到了“青天大老爺”。

趙俊臣降尊紆貴、親自與他們說話,無疑是一位青天,而山海關吳家送給了他們每人半兩銀子,就更是青天了。

*

趙俊臣確實是行程緊迫,所以他落實了自己的承諾、維護了吳家的清譽之後,就不再繼續耽擱時間,連夜從流民之中篩選出了那些出身於興州境內的百姓,總計有一千人剛剛出頭,又稍稍休整了一個晚上之後,等到第二天天色剛亮,就率著麾下護衛與興州流民,繼續向西而行。

不過,增加了上千流民的拖累,大幅降低了趙俊臣的行程速度,足足是耗了一整天時間才離開了山海關的轄區,進入了山海關與興州之間的安州境內。

安州乃是薊鎮防區,安州守軍見到趙俊臣現身之後,自然是不敢怠慢,連忙是向上傳報。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繼在山海關境內見過了吳三桂之後,當趙俊臣趕至興州之際,還會與另外一位舉足輕重的大人物相見,也就是德慶皇帝的鐵桿心腹、與梁輔臣齊名的薊鎮總兵張肅!

而趙俊臣發現自己的行程速度受到流民們的拖累之後,也知道自己急也沒用,索性就耐下心來、趁機與興州流民們頻頻進行接觸。

對於趙俊臣而言,這批流民有大用處,只要趙俊臣抓住機會、妥善使用,就可以迅速轉移焦點與矛盾,一舉扭轉興州境內的輿情。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趙俊臣想辦法鼓動流民們的情緒、引導流民們的怨憤。

至於趙俊臣的具體手段,也非常簡單。

後世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階級鬥爭,一抓就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