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與此同時,宋繼誠的密信已經送到了東園,交給了周尚景與宋承仁過目。

在東園內的一間書房之中,閱覽了密信內容之後,周尚景與宋承仁也皆是大為震驚。

「霍正源竟然已經背叛了趙俊臣、變成了陛下的內應?這、這……怪不得他最近的幾次決定皆是讓人摸不著頭腦!若是這般解釋的話,倒也說得通了!」

說話之際,宋承仁的表情格外嚴肅。

如果霍正源已經投靠了德慶皇帝,那就意味著「周黨」接下來壓力大增,不僅要對付七皇子朱和堅與南京鎮守太監府,還要防範著南京境內「趙黨」勢力的突然背刺。

另一邊,周尚景經過這幾天不斷的灌油排毒,腹痛症狀已經有所緩解,但精神狀態則是愈發萎靡了,這個時候也是強打精神、仔細思索,最終則是緩緩搖頭道:「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勁!若是陛下當真想要利用霍正源來分裂「趙黨」,以趙俊臣的智謀與手段,不應該是毫無警覺、毫無防範才對!」

說完,周尚景的花白眉毛也是越皺越緊,有些左右為難。

他對於趙俊臣的忌憚,絲毫不下於朱和堅,若是德慶皇帝想要利用霍正源來削弱「趙黨」、分裂「趙黨」,周尚景自然是樂見其成,甚至還會暗中出手相助。

但現在,卻不是一個合適時機,因為周尚景正專注於對付朱和堅,如果他支援了霍正源、為霍正源助長聲勢,那若是霍正源接下來因為德慶皇帝的旨意而轉頭支援朱和堅的話,就意味著周尚景自己給自己添麻煩。

「不過……無論繼誠的這份情報究竟是真是假,待南京局勢變化塵埃落定之後,老夫確實可以暗中扶持霍正源,促成與加速「趙黨」的分裂……」

喃喃自語之後,周尚景轉頭看向宋承仁,吩咐道:「無論如何,為了以防萬一,咱們還是要對霍正源加強防範,不能再寄望於他,「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待到真正的決勝時刻,終究還是要靠咱們自己人!

所以從現在開始,就不要再與霍正源互換情報了,也不要再盼著霍正源支援咱們,咱們的當務之急,還是儘快尋到藏身於南京城內的那些死士,證明他們與七皇子之間的關係,然後這一局咱們就算是贏下來了!至於其餘變數,都不是現在應該考慮的事情。」

說到這裡,周尚景又問道:「搜尋之事的進展如何了?」

宋承仁信心滿滿,點頭答道:「進展還算不錯,趁著今日南京之亂局,我已是盡遣人手,再配合南京官軍與南京城內的數萬糧幫幫眾,正在逐一排查那些死士有可能藏身的地方,目前已經排查了三分之一的範圍,最遲等到明天傍晚時分,就能把全部可疑位置皆是排查完畢,必然可以逼迫那些死士現身逃竄!」

其實,南京城內的種種亂象,表面上是因為霍正源驅使「聯合船行」帶頭鬧事,但之所以是亂成了如今這般規模,也有周尚景與宋承仁二人躲在幕後推波助瀾的緣故。

周尚景就是有這般本事,可以抓住一切機會,變壞事為好事。

最開始的時候,周尚景不願意看到南京局勢進一步混亂,一直在極力勸說霍正源不要利用「聯合船行」鬧事。

但當他發現霍正源完全不聽勸戒、堅持要讓南京局勢混亂起來之後,就索性是順水推舟,不僅沒有極力阻止,反而是暗中交代那些依附於「周黨」的各方勢力紛紛參與其中。

待到今天,當「聯合船行」號召商人罷市、河工罷工、學子罷課之後,像是各大縉紳家族的心腹家僕、又或是依附於漕運衙門的糧幫幫眾,就紛紛是積極響應號召,不僅是主動罷工罷市,還紛紛走向街頭聚集抗議,與南京官軍相互對峙,所以才讓南京城內的

混亂局勢變成了如今這般規模。

但實際上,這些縉紳家僕與糧幫幫眾的聚集抗議,只是一種偽裝表象罷了,他們皆是匯聚於南京城內的各處易於藏身之地,趁機闖入了各個民宅與商鋪之中,還把南京官軍也引了過去,不僅是自己把這些地方仔細排查了一遍,還引著南京官軍也再次排查了一遍。

這樣一來,自然就可以迅速尋到那些死士的藏身之地,擠壓這些死士的活動空間,迫使這些死士最終只能是曝光形跡、現身逃竄,更還讓七皇子朱和堅誤以為這般混亂局勢對自己有利,進而是失去警惕。

向周尚景詳細講訴了搜查進展之後,宋承仁稍稍猶豫了一下,又問道:「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昨天傍晚與七皇子麾下死士相互廝殺的那群亡命徒,根據各方面情報來判斷,他們極有可能是與霍正源有關係,只是目前還不清楚這群亡命徒的具體身份與真實意圖……咱們是否應該趁機把這夥亡命徒也揪出來?若是所料不差,這夥亡命徒現在很可能正受到霍正源的庇護。」

宋承仁所說的那夥亡命徒,自然是指胡梟手下的那些南洋海盜了。

若是在沒有收到宋繼誠的情報之前,周尚景必然是會同意宋承仁的這般建議,趁機調查清楚霍正源與那夥亡命徒之間的真實關係。

但現在,因為宋繼誠的情報,周尚景一時間有些摸不清霍正源的真正底細,完全不知道霍正源的事情究竟水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