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言傳身教.(第1/2頁)
章節報錯
……
……
聽到王保仁的這般評價,朱和堅倒是沒有生氣。
經過這段時間的經歷,他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朱和堅從前就是一隻藏身於溝渠之中的老鼠,現在則是變成了有機會統治山林的一頭幼虎,他正處於努力適應的階段。
自從站在明處之後,朱和堅既要維護自身形象,又被太多人緊緊盯著,還需要自己承擔一切後果,所以就總是束手手腳,再也不似從前一般得心應手,也認為自己必須改變一下行事作風了。
朱和堅的初步想法是,自己絕不能再被朝野各方視為是一個爛好人了,應該儘量展現出更多決斷。
但具體應該如何做,朱和堅還沒有仔細思索清楚。
朱和堅從前一直沒有機會學習相關知識,何明一直不願意教他,德慶皇帝則是沒有時間教他。
王保仁的見識手段雖然不及周尚景,也未必強過趙俊臣,但在百官之中也算是拔尖之列,所以朱和堅倒也樂意聽一下王保仁的意見,總強過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
所以,朱和堅態度愈發謙遜,再次道:“請老師教誨。”
王保仁也端起了老師的架子,端起茶杯再次淺飲一口之後,慢條斯理的說道:“你如今坐鎮於南京城內主持大局,未來更是一位半君半臣的儲君,註定是需要處理各方勢力的不同訴求!
這些訴求未必合理,也未必對自己有利,甚至是相互矛盾,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使用帝王心術的手段了……老夫不似何明與陛下一般深諳此道,但也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在老夫看來,所謂帝王心術,重點不外乎就是三點!”
說到這裡,王保仁並沒有直接給予答桉,反而是側目看向朱和堅,想讓朱和堅獨自思索、給出答桉。
朱和堅認真思索片刻後,總結著德慶皇帝平日裡的行事作風,遲疑著答道:“派系制衡?賞罰分配?名正言順?”
聽到朱和堅的回答之後,王保仁非常滿意朱和堅的悟性,但最終則是搖頭否認了朱和堅的答桉。
“殿下的想法,也不能算錯,但還是不夠深入!而老夫的答桉是——保持超然、公私分明、獨佔大義!”
又給了朱和堅一段時間深入思索之後,王保仁就詳細解釋道:“所謂保持超然,其實就是派系制衡的前提條件!殿下是否仔細想過,廟堂之中為何就以‘周黨,、‘趙黨,這兩大派系風頭最盛?陛下明明是天下至尊,為何是極少在廟堂之中拉攏一部分文官收納為心腹,與‘周黨,、‘趙黨,分庭抗禮?就算是拉攏了少數幾位文官作為心腹,也皆是孤臣罷了,完全不能稱黨論派?”
朱和堅再次思索片刻之後,終於是面現恍然,點頭道:“原來如此!父皇他的這般做法,就是為了保證自己的超然地位!…
若是他刻意拉攏一部分文臣收為心腹,又任由這些文臣結為一黨,那自己也一定會捲進廟堂黨爭之中,不僅是決策之際需要考慮更多因素,譬如是照顧自己人的利益,若是心腹文臣犯了錯,還需要親自出手想辦法收拾爛攤子,更是會損害到自己的威望公信!
所以父皇一向是極少拉攏文臣納為心腹,他的心腹幾乎皆是集中於兵部與京營,也只是為了協助自己控制兵權罷了,卻從來都不會親自下場參與黨爭……這種做法,就是為了避免麻煩、保持威望、讓自己變成一個純粹的決策者與主導者!唯有如此,父皇才可以遊刃有餘的制衡朝堂各大派系!”
王保仁點了點頭,笑道:“正是如此!唯有地位超然,表面上與各大派系皆是沒有任何利益干係,朝廷各大派系才會紛紛有求於你、盼著你支援他們!再然後,你說話才有份量,也才可以受到各方信服!最後就可以遊刃有餘的制衡各方,當你略略偏向左邊,那就是左邊佔據上風,你稍稍傾向右邊,那就是右邊扳回一城……所謂穩坐釣魚臺,不外如是!”
頓了頓後,王保仁又說道:“所謂保持超然,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不要隨意表明自己的真正態度,即便是和稀泥的態度,也不可隨意表現出來……
遇到各方勢力相互攻訐、激烈衝突之際,你既然已是穩坐釣魚臺,那就任由他們相互爭鬥下去就好,只要局勢尚未出現失控跡象,就絕對不要輕易下場表態!
即便你心中已經有所偏向,也應該等到局勢即將明朗之際再表明態度,若是自己所支援的那一方勢力勢力已經佔據上風,那你的表態就是一錘定音!若是自己所支援的那一方勢力正在落於下風,那你的表態也可以幫助他們挽回劣勢……“
說到這裡,王保仁皺起了眉頭,批評道:“而殿下你現在之所以是進退失據、陷入困境,就是因為你丟掉了自己的超然地位,面對縉紳豪族與皇莊太監之間的這場衝突,不僅是讓縉紳豪族們看破了你實際上有求於他們,也讓皇莊太監們深信你會偏袒他們,又不等到局勢明朗之際,就直接表明了想要和稀泥的態度……
這樣一來,縉紳豪族與皇莊太監就皆是有恃無恐,認為你偏向他們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你的說話也就失去了份量,所有人只會逼著你支援他們,而不是求著你支援他們!接下來自然就是進退失據、裡外不是人!”
聽到王保仁的這般說法之後,朱和堅沉思良久之後,點頭嘆息道:“原來如此!老師所言有理,學生受教了!”
表態之際,朱和堅稱呼“老師”之際,倒也多了一絲真心誠意。
當然,也就是一絲罷了。
王保仁曾經也是一位廟堂權臣,他的經驗與見識正是朱和堅目前最需要的東西。…
以朱和堅的聰慧與敏銳,恐怕很快就可以徹底貫通掌握王保仁的經驗見識……到了那個時候,朱和堅是否還會保留這一絲誠意,就是另一件事情了。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已是屢見不鮮。
王保仁很滿意朱和堅對自己的尊敬,含笑點頭之後,又說道:“再說公私分明……這是賞罰分配的前提條件!所謂賞罰之事,主要是依循於朝廷法規,即便是皇帝也不能一個人說了算!這般情況下,應該如何賞、又應該如何罰,再又應該如何利用賞罰之事駕馭百官,那就是一門高深學問了!
以老夫的看法,明面上自然是有功就賞、有過就罰,遵循朝廷法規做事就好!但有些時候,有些人需要懲戒與警告,但明面上尋不到理由,這種時候就要動些腦筋、繞些彎子,譬如是安排他去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接下來只需是稍等一段時間,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責罰於他了;
又有些時候,有些人需要拉攏與安撫,想要主動送給他一些好處,也應該尋找一個足以服眾的理由,如果一定要無功即賞,也一定要在私下裡進行,若是公開做出了這種事情,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絕大多數人皆是會心中不服,你也就失去了威望與公信!”
說到這裡,王保仁再次皺起了眉頭,也再次批判道:“而殿下你在處理縉紳豪族與皇莊太監的衝突之際,也同樣犯下了這樣的錯誤!當縉紳豪族與皇莊太監爭搶各種資源為自己修固水壩之際,你竟然主動拿出一筆銀子補給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