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趙俊臣與玄燁的談判底線,看似是如出一轍,實則是天差地遠,

趙俊臣想要盡大程度的撈取政治資本,所以他的底線是建州女真必須無條件退兵停戰,還要向德慶皇帝上呈奏疏請罪;

而玄燁倒是願意退兵停戰,也願意向德慶皇帝低頭請罪,但前提是趙俊臣必須給予建州女真足夠多數量的糧草補償,協助建州女真渡過眼前難關。

看起來雙方條件差異不大,玄燁也算是誠意十足,只要趙俊臣願意拿出一大批糧草交給建州女真,這場和談就算是順利達成了。

然而,趙俊臣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同意這項條件,否則不僅是會養虎為患,也不僅是會被朝中政敵抓住話柄、受到朝野各方抨擊,最重要的是明朝目前同樣是嚴重缺糧,也很快就會遇到糧荒困境,根本拿不出更多糧草交給建州女真。

在這件事情上,趙俊臣根本沒有任何妥協餘地。

這樣一來,雙方談判也就無法持續下去,眼看著就要談判破裂。

但趙俊臣這個人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善於尋到閒置資源,憑空造出更多利益讓各方皆是滿意。

這個時候也是這般情況。

玄燁發現趙俊臣絕不可能同意自己的條件之後,很快就失去了談判耐心,表情愈發冷肅陰沉,表態威脅之際也不再只是虛張聲勢。

就在這個時候,趙俊臣突然提議道:「玄燁大汗,本閣有一項新提議,可以妥善解決雙方爭議,但具體內容有些敏感,不方便讓太多人知曉詳情,卻不知……是否可以屏退左右,就由你我二人單獨商議?」

玄燁目光一閃,但很快就點頭同意了。

像是趙俊臣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瘦弱讀書人,他完全可以一個人打十個,所以完全不擔心兩人單獨談判之際會遇到任何危險。

等到雙方護衛陸續離開之後,玄燁饒有興趣的問道:「卻不知,趙閣臣的提議具體為何?以趙閣臣的智慧與見識,若是一項提議會被稱為「敏感」,就必然是非同小可,本汗很感興趣,願意洗耳恭聽。」

趙俊臣似笑非笑,詢問了一個看似毫不相干的問題:「玄燁大汗,聽說建州女真與朝鮮李氏王朝已經結成了「兄弟之國」,卻不知具體情況如何?」

詢問之際,趙俊臣的表情間閃過了一絲譏諷。

因為趙俊臣很清楚,所謂「兄弟之國」,其實就是朝鮮已經淪為建州女真傀儡的意思。

而玄燁聽趙俊臣突然提及朝鮮,卻頓時是面現警惕。

*

在崇禎皇帝登基之前,這個世界的歷史發展軌跡完全符合趙俊臣所熟知的歷史知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後就建立了「大金」,又被稱為「後金」,在遼東戰場上咄咄逼人,

一度攻破了遼瀋防線,但隨著寧遠之戰的慘敗,後金元氣大傷,努爾哈赤也很快就含恨而終,然後就由皇太極繼位掌權。

皇太極為了報復朝鮮在寧遠之戰期間協助明朝作戰,繼位之後就立刻派出三萬鐵騎攻打朝鮮,當時正值天啟皇帝朱由校意外落水而亡、崇禎皇帝剛剛登基不久正在全力整頓朝堂,所以明朝根本來不及出兵支援朝鮮,於是朝鮮僅僅抵抗了三個月時間就被迫簽下了城下之盟,徹底淪為了建州女真的傀儡。

但等到崇禎皇帝坐穩皇位之後,這個世界的歷史軌跡走向就變得截然不同了。

這個世界的崇禎皇帝是一位完全合格的皇帝,也制定了完全正確的遼東戰略,不再急於一時之勝負,而是憑藉著明朝更加雄厚的國力、寧遠大捷的餘威,以及後金補給線過長的劣勢,不斷利用各種方法消耗後金國力,就是料定後金根本耗不起。

這般戰略也果然是成效顯著,僅是數年時間就讓後金山窮水盡、民困軍乏,族人餓死凍死無數,逼著皇太極只能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選擇與明朝背水一戰。

最終在錦州城下,經過一場足以是彪炳青史的苦戰,明朝也付出了慘重代價之後,終於迎來了一場戰略上的完勝,不僅是重創了後金軍隊,皇太極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後金各大旗主為了爭奪汗位很快就陷入了內亂之中,明朝則是趁機收復了遼瀋防線,更還逼著後金撤掉了「大金」國號,再次恢復了「建州女真」的稱呼。

只可惜,做到這一步之後,明朝也已是達到極限、耗盡了所有餘力,不僅是中樞財政迅速惡化,國力衰落的趨勢愈發明顯,無法更進一步擴大戰果,更無力幫助朝鮮恢復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