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馮內臣高見!我一定會讓麾下將士們管好嘴巴,絕對不讓他們胡亂說話……只不過,咱們借用了趙俊臣的駐地之後,卑職的麾下將士們就一定會與趙俊臣的人頻繁接觸,人多口雜之下,恐怕還是有些風險啊。”

說到後面,令狐光面現擔憂之餘,也帶著一絲小心翼翼的抱怨。

擔憂是自然的,令狐光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總兵罷了,他能成為德慶皇帝的眼線,固然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若是讓趙俊臣發現了破綻,也絕對會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至於小心翼翼的抱怨,則是因為令狐光之所以是率領遼東團練前往趙俊臣的駐地暫駐,並不是他自己的主意,而是出於這位馮太監的強烈建議。

令狐光不敢拒絕馮太監的建議,但他心中則是充滿了擔憂,認為這般做法無疑是會極大增加自己的暴露風險。

馮太監敏銳察覺到了令狐光的情緒,笑著寬慰道:“令狐總兵不必擔憂,在遼東團練之中,唯有你一人知曉咱家的真實身份,也唯有你一人知曉咱們的真正任務,所以只要遼東團練的將士們說話謹慎一些,就絕對不會有任何暴露的風險!

更何況,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咱家說一句掏心窩的話,咱們的任務乃是試探趙俊臣的忠心、考驗他是否謹守臣子本份,執行這類任務之際若是想要立下大功,就必須要調查到一些確鑿證據才行!”

“您是說……”令狐光微微一愣,目光閃爍不斷。

馮太監笑著解釋道:“令狐總兵也是官場中人,又何必是明知故問?古往今來,像是這種調查忠奸之事,總是相同套路,陛下既然是安排了這場試探,就是想要查出一些實證!

待咱們結束了這場試探、向陛下稟報調查結果之際,如果調查結果是趙俊臣謹守臣子本份,毫無覬覦兵權之心,咱們就是一無所獲,只能算是無功無過,也不會受到多少嘉獎,說不定陛下還會懷疑咱們辦事不利,不僅沒有嘉獎,反而還有懲處!唯有查出趙俊臣他確實是暗藏狼子野心、私下裡收買武官插手兵權,咱們才能立下大功,事後嘉獎也會豐厚得多!

所以,咱家建議令狐總兵率著麾下將士移駐于禁軍駐地,就是想要進一步取信於趙俊臣,讓趙俊臣對於令狐總兵的投效之意愈發是深信不疑,這樣一來趙俊臣就會有更大可能接受令狐總兵的投效,咱們也就有更多機會功德圓滿!”

頓了頓後,馮太監表情愈發嚴肅,又說道:“與此同時,咱家還有另一項考量,那就是趁著這次機會,調查清楚遼東鎮局勢變化的真相!因為遼東鎮的刻意封鎖訊息,咱們只知道遼東鎮目前正在經歷一場劇變,但許多關鍵之處卻是霧裡看花、不清不楚!

而令狐總兵率領遼東團練進入趙俊臣的駐地之後,固然是讓趙俊臣擁有了更多機會暗中調查於你,但你也擁有了更多機會可以暗中調查趙俊臣,尤其是趙俊臣在遼東鎮經歷劇變期間究竟是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務必是要趁機調查清楚!

根據現有情報來看,在遼東鎮經歷劇變期間,趙俊臣幾乎是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反而是屢次碰壁,還一度受到遼東鎮的軟禁……但咱家卻不相信,像是趙俊臣這種手段高絕的朝中權臣,會因為遼東鎮的一群武夫而束手無策!他必然是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咱家必須要調查清楚,他究竟是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究竟是趁機收穫了怎樣的好處!”

說到這裡,馮太監的細長雙眼之中閃過了一絲複雜情緒,既有野心、也有仇恨!

馮太監的身份來歷,哪怕在內廷之中也算是複雜的。

他的真實姓名乃是馮歡,他擔任御馬監掌事太監之前,還曾經一度擔任內承運庫的掌印太監,而且私下與七皇子朱和堅關係緊密。

當初趙俊臣升任戶部尚書之際,就把內承運庫的權力交還給了內廷,但趙俊臣並不願意輕易放棄自己對於內承運庫的影響力,所以就頻頻暗中作祟,讓馮歡在掌管內承運庫期間狠狠栽了好幾次大跟頭,被德慶皇帝認為是辦事不利,無法繼續擔任內承運庫的掌印太監,幸好是七皇子朱和堅的暗中相助,安排馮歡前往御馬監任職,否則馮歡早就徹底失勢了。

所以,馮歡與趙俊臣之間是有舊怨的,所以馮歡才會處心積慮的想要坐實趙俊臣的狼子野心,所以德慶皇帝才會刻意安排馮歡負責這項任務。

另一邊,見馮歡早就算計好了一切事情,令狐光也稍稍安心,連連點頭道:“既然如此,在下就捨命陪著馮內臣辦好這場大事,然後一同接受陛下嘉獎、升官發財!”

“哈哈!對!升官發財!”

遼東境內各方勢力並不知道趙俊臣與令狐光之間所發生的事情,更不清楚這件事情究竟會釀成怎樣的影響,他們依然是緊緊盯著吳應熊、趙俊臣、徐郃等人的動態,想要探究明白遼東局勢的未來變化。

尤其是趙俊臣與吳應熊二人不歡而散之後,所有人皆是急切想要知道,趙俊臣與吳應熊究竟是因為何事而發生了衝突,這場衝突又究竟是趙俊臣討了便宜,還是吳應熊佔據上風。

而就在趙俊臣頻頻接待各方勢力的訪客之際,吳應熊也沒有閒著。

離開了趙俊臣的駐地之後,吳應熊就一直是動作不斷,不僅像是趙俊臣一般頻頻接見各方訪客,也頻頻召見各方勢力代表,還抽空與方光琛、吳世霖、吳應麟等人緊急磋商不斷,

與此同時,吳應熊也派出大量親信走訪營地各處、以調查名義與遼東鎮的中低層將士頻頻接觸,趁機鼓動人心、收買內應,而遼東鎮自然是不會坐以待斃,總是態度強硬的進行阻撓,雙方小摩擦不斷,還有好幾次險些就要釀成大規模衝突,讓旁觀的各方勢力皆是心驚膽戰。

但最終,因為趙俊臣的緣故,山海關吳家與遼東鎮皆是心存顧忌,終究還是有所剋制,並沒有迅速演變成為兩軍之間的兵戎相見。

然而,誰也不知道這種危險平衡還能保持多久,也許只是一次擦槍走火,局勢就會徹底失控。

吳應熊原本已經下定決心,只要可以徹底控制遼東鎮,就算是兵戎相見也是在所不惜,一旦是與遼東鎮發生衝突,他身為薊遼總督無論如何也佔著道理,而且他麾下的關寧鐵騎更善於正面作戰與小範圍亂戰,爆發衝突之後至少不會吃虧。

但與趙俊臣見面之後,因為趙俊臣搬出了薊鎮總兵張肅作為威脅,吳應熊無法繼續堅持強硬立場,也不敢任由遼東局勢變成一個隨時都會爆炸的火藥桶,否則一旦是讓張肅出兵干預,山海關吳家的野心圖謀就會徹底破滅。

最終,經過整整一夜的磋商與思索之後,吳應熊終於有了全新決定。

時間到了第二天,天色矇矇亮之際,吳應熊再次拜訪了趙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