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臣輕輕搖頭,道:“本閣這幾天並不是刻意晾著你,而是想要首先收集各方面的人證與口供,摸清楚那場兩軍衝突的具體脈絡,然後才會傳喚與審問於你!”

頓了頓後,趙俊臣的語氣愈發嚴肅,又說道:“而本閣此次突然傳喚於你,也是因為本閣現在已經收集到了足夠多的人證與口供,根據這些人證與口供,當初的許多情況也已是可以蓋棺定論了……

不得不說,這些人證與口供,皆是對你極為不利啊!拋開關寧鐵騎那邊不談,他們當然不會對你有任何好話,但就算是從遼東鐵騎方面所收集到的各種證據,也同樣加重了你的罪責嫌疑!

甚至還有一部分遼東鐵騎將士,直接就把所有責任盡數推到了你的頭上,認為全是因為你的剛腹自用、胡亂指揮,才會讓遼東鐵騎慘敗給了關寧鐵騎,還說那場兩軍衝突完全是因為你氣急敗壞輸不起,所以就率先對關寧鐵騎下了狠手!”

“什麼?這……這怎麼可能?遼東將士絕不會這般輕易背棄卑職……一定是哪裡搞錯了!”

聽到趙俊臣的這般說法,李世傑頓時是霍然抬頭、連聲質問,表情間滿是震驚與不可思議。

按照李世傑的最初想法,在趙俊臣調查兩軍衝突之事的時候,關寧鐵騎那邊自然會全力指責於他,但遼東鎮一定會全力袒護於他、為他推卸罪責,這樣一來就會變成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局面,然後只要他能設法讓趙俊臣稍稍偏袒一下,這件事也就順利揭過去了,大不了賠償關寧鐵騎一批錢糧物資也就是了。

但根據趙俊臣的此時說法,遼東鎮不僅沒有袒護包庇於他,反而還有許多人公開指責於他,甚至還打算讓他承擔所有罪責?

一時間,李世傑完全無法相信,只覺得趙俊臣的這般說法乃是一種搬弄是非的離間手段。

事實上,李世傑的想法沒錯,趙俊臣此時依然是在使用離間之計。

但趙俊臣很善於此道,更還是準備充分,所以李世傑就算是心存懷疑,也必然是要乖乖上鉤。

接下來,趙俊臣很快就讓李世傑、姜泉等人充分見識到了什麼是“斷章取義”、什麼是“混淆是非”、什麼是“以偏概全”、什麼是“挑撥離間”!

只見趙俊臣從手邊桌案上挑出了一本冊子,一邊翻閱一邊說道:“怎麼?你不信?這種事情你遲早都會發現真假,本閣騙你幹什麼!

這個冊子之中,詳細記錄了本閣的調查結果,與遼東鐵騎相關的人證與口供都在上面……本閣為了防止你不服氣,現在就向你詳細說一下結果!

這幾天時間以來,本閣派人先後問詢了六百三十一名遼東鐵騎將士,他們皆是參與了當初與關寧鐵騎的那場切磋較量,其中還有許多人乃是你當初所指揮的麾下將士……

在這六百三十一名遼東鐵騎將士之中,有四百五十五人直接表示,你當初曾向關寧鐵騎下了狠手、所以才造成了關寧鐵騎的無辜傷亡;

還有五百零三人認為,是你下狠手對付關寧鐵騎之後,所以才造成了兩軍之間激烈對峙的局面;

又有五百七十六人出面證明,你在兩軍較量結束之後依然是不依不饒的繼續攻擊關寧鐵騎,

另也有三百九十八人認為你的種種做法加劇了兩軍的矛盾與衝突……”

聽到趙俊臣的解釋,李世傑眼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依然是完全不敢相信。

*

事實上,趙俊臣的這般說法並未說謊,但也掩蓋了許多事實。

趙俊臣派人收集人證供詞之際,負責詢問供詞的禁軍將士與負責提供供詞的遼東鐵騎將士,問答之際的對話往往是這樣的——

“李世傑千戶率領你們遼東鐵騎與關寧鐵騎進行較量之際,有沒有主動下狠手攻擊關寧鐵騎?”

“沒有!絕對沒有!全是關寧鐵騎主動挑釁,李千戶只是被迫反擊!”

“那在關寧鐵騎的挑釁之下,李世傑千戶被迫反擊之際有沒有下狠手?還是得罪不起關寧鐵騎,所以立刻退縮了?”

“我遼東鐵騎怎麼會怕得罪關寧鐵騎?李千戶當然沒有退縮,直接就打回去了!”

“也就是說李世傑千戶還是對關寧鐵騎下狠手了?”

“我不是這個意思,你不要曲解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