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聽到這幾人的主動請纓之後,德慶皇帝卻是完全不給他們面子,冷聲道:“李閣老經驗豐富、威望高卓,固然也堪稱是柱國之臣,但你更擅長於調和手段,總是稍缺一些魄力,平時也就罷了,但並不是力挽狂瀾的最佳人選……至於宋尚書與張尚書兩位,則是經驗與威望有些欠缺,依然不能算是上佳人選,依朕的看法,此事的最佳人選只能是周首輔,除了周首輔之外,並無更合適人選!”

說到這裡,德慶皇帝的目光緊緊盯著周尚景,再次逼問道:“如何?周首輔一向是忠君體國,這次可願意再一次為朝廷分憂?”

德慶皇帝已經把話說到這般地步,周尚景就算是想開口拒絕也無可能了。

於是,周尚景的目光轉向了趙俊臣,似乎是希望趙俊臣能主動站出來幫自己阻止此事。

然而,此時的趙俊臣卻是眼觀鼻、鼻觀口,完全沒有反應。

見到這般情況,周尚景的眼中閃過了一絲失望,又輕嘆了一聲之後,遍佈皺褶的老臉上滿是疲態,但還是向德慶皇帝拱手答道:“既然陛下您這般信任老臣,老臣自然是責無旁貸、全力以赴!到了明天早朝結束之後,老臣就立刻動身離京、前往淮陰巡察坐鎮!”

聽到周尚景的這般說法,御書房內的眾位大臣一時間皆是心緒急轉,不斷思考著周尚景離開京城中樞之後的局勢變化。

其中,相較於其它幾位閣老與尚書,一直不動神色、沉默旁觀的趙俊臣,所聯想到的情況還要更多一些。

“很顯然,德慶皇帝已經從南京城那邊收到了訊息,發現自己最初為朱和堅所制定的趨利避害之計已經遭到破解,因為周尚景利用造勢手段,已經把朱和堅逼到了‘眾望所歸’的尷尬境地,所以朱和堅必須要親自出面主持南京局勢……

這般情況之下,德慶皇帝必然是心中羞怒,既忌恨周尚景的手段更高一籌,也惱怒周尚景與朱和堅處處刁難,所以他才會這般不容置疑,必須讓周尚景親自出馬前往南直隸附近坐鎮幕後!

這樣一來,德慶皇帝的這般做法明面上是為了確保南京局勢的萬無一失,實際上則是把周尚景與朱和堅二人的功過得失繫結在一起,讓周尚景不敢過於針對朱和堅,就算是朱和堅今後處理南京局勢之際有了失誤、讓局面失控,周尚景出於職責也必須要出手保駕護航、收拾殘局,為朱和堅再次營造了一個有功無過的有利局面!

與此同時,德慶皇帝也很清楚周尚景最近身體情況不佳,卻依然逼迫周尚景親自出京,讓周尚景舟車勞頓、耗心耗力,也算是一種表達不滿的警告手段……再等到周尚景離開京城之後,德慶皇帝也必然會另有動作,趁機擴張皇權、打壓臣權……倒是挑了一個好時機、好藉口!”

想到這裡,趙俊臣忌憚於德慶皇帝的手段之餘,也同樣開始思索周尚景離開京城中樞之後一段時間的廟堂局勢變化。

其實,德慶皇帝剛才說廟堂百官之中唯有周尚景一人有威望、有能力在南京局勢失控之際出手力挽狂瀾,這般說法並不準確,因為趙俊臣雖然年紀尚輕,但他近年來的文武功績卻是極為顯赫、足以名留青史,自然可以代替周尚景前往淮陰府巡察坐鎮,一旦是南京局勢有變,以趙俊臣的手段能力也足以力挽狂瀾。

所以,若是趙俊臣剛才像是李和、宋啟文、張伯崇等人一般主動請纓,表態要代替周尚景擔負重任,德慶皇帝也很難尋到理由反駁。

然而,趙俊臣卻是心中另有算計,所以選擇了袖手旁觀。

近年來,因為周尚景的各種壓制與掣肘,趙俊臣許多時候做事之際總是束手束腳、事倍功半,所以趙俊臣也樂意見到周尚景暫時離開京城中樞,趁著這段時間足以讓趙俊臣辦成許多事情。

雖然說,趙俊臣代替周尚景前往淮陰府巡察坐鎮之後,與南京城的訊息溝通更為方便,甚至可以親自指揮自己佈置在南京城內的各方力量做事,然後就可以從南京官場攫取更多好處,但相較於趙俊臣另外一些計劃的實行,南京官場的那些好處也就相形見拙了。

正是出於這般算計,趙俊臣完全不打算阻止德慶皇帝的算計,任由德慶皇帝逼著周尚景離開廟堂中樞,打算趁機為自己攫取利益。

“讓周尚景離開京城中樞一段時間,對他本身其實也有好處……畢竟,朱和堅一直都在利用御膳房的渠道、讓周尚景不斷服用金剛石粉末、損害周尚景的腸胃器官,而周尚景離開京城這段時間,也就遠離了朱和堅的暗中毒害,身體情況反而不會繼續惡化,可以堅持更長時間……

恩,我還可以讓章神醫或者溫神醫跟著周尚景一同離開京城,趁機為他調理身體……從這方面而言,我這次雖是袖手旁觀,但也算是對得起周尚景了!”

想到這裡,趙俊臣心中更是再無任何愧疚,只等著周尚景離開京城中樞之後放手大幹一場了。

然而,趙俊臣心中的如意算盤雖然啪啪作響,但正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德慶皇帝見到周尚景同意了自己的要求之後,卻是下一刻就把目光轉到了趙俊臣的身上。

“有周首輔前往南直隸附近坐鎮巡視、隨時都可以出手收拾局面,朕也就安心了,周閣老不愧是忠君體國的江山柱石,朕心甚慰,若是廟堂百官皆像是周首輔這般深明大義、大公無私,朕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而現在,除了南京那邊的後續變故之外,朕還有一塊心病,那就是遼東軍鎮之事,自從朕接受了建州女真的納貢稱臣之後,朝廷中樞就一直都想要削減遼東防區的軍需耗費,否則每年都要投向遼東數百萬兩銀子,朝廷財政實在是壓力太大!

但遼東軍鎮卻是完全不懂得體恤朝廷的難處,處處陽奉陰違,今天說是發生了民亂,明天說是出現了兵變,後天又說建州女真出兵挑釁,總而言之就是拖著不願意削減軍費……”

聽到這裡,趙俊臣不由是再次表情微變,隱隱間已經猜到了德慶皇帝的後續說法。

果然,德慶皇帝又繼續說道:“昨天,遼東那邊傳來奏疏,說建州女真再次出兵挑釁,趁機向朝廷索要錢糧,雖然遼東軍鎮的奏疏看似言之鑿鑿,但朕卻不相信他們的說辭,所以朕打算同樣派出一位重臣前往遼東巡察……

朕也知道,遼東軍鎮的事情很複雜,並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局面,必須要徐徐圖之,這次派去重臣巡視遼東,倒也不是必須要立刻改變遼東現狀,但必須要趁機展現朝廷中樞的威儀與決心,敲打一下遼東的那些軍頭,讓遼東軍鎮明白朕與朝廷並不是隨意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