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事端開啟(六).(第2/4頁)
章節報錯
恭維之際,朱和堅的態度極為誠摯恭敬,似乎已經把王保仁視為自己的最大依仗。
然而,聽到朱和堅的恭維言論,王保仁雖是深為滿意,但依然沒有向朱和堅承諾更多事情,只是微笑點頭。
見到王保仁的這般表現,朱和堅不由是心中暗罵了一聲老狐狸。
*
其實,朱和堅剛才總結南京官場的各方勢力之際,還有一股勢力刻意沒有提及,而這股勢力的為首之人,正是太子太師王保仁!
王保仁在南京官場經營多年,雖然前段時間因為朝廷中樞的整頓清洗而受到重創,但底蘊尚存,依然不可小覷——南京六部的十二位侍郎,有三人乃是王保仁的門生故舊;南京都察院的眾位御史之中,也有多人與王保仁交往密切;趁著南京官場這段時間以來的混亂局面,王保仁也同樣拉攏了一批南京官場中下層官員與地方豪族壯大自身勢力
與此同時,王保仁在南京城內還擁有一個效率極高的情報網,南京附近的任何風吹草動,皆是瞞不過王保仁的耳目。
更別說,南京官場的汪正、沈欣文、宋大成這一派,對於王保仁也是頗為信任,隨時都可以驅使利用。
可以說,現階段的南京官場,雖然局勢複雜、派系繁多,但無疑是以王保仁的勢力實力最強、隱藏最深!
所以,只要王保仁願意毫無保留的全力支援朱和堅,朱和堅自然是沒必要擔心太多!
但偏偏,王保仁就是不願意向朱和堅承諾太多事情,也遲遲沒有向朱和堅交代自己的詳細計劃,只是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關鍵時刻才會出手收拾局面的壓陣人物,讓朱和堅獨自擋在前面、承擔大部分壓力。
朱和堅一向是精於算計、深諳權謀,自然是看出了王保仁的險惡用心。
很顯然,王保仁就是想要逼著朱和堅愈發依賴於他,趁機提升他本人對於朱和堅的影響力!
在朱和堅看來,自己現在所面臨的艱難局面,主要原因自然是周尚景的暗中算計,利用造勢手段逼著自己必須要由暗轉明、被迫親自出面收拾南京官場的複雜局面。
然而,王保仁的冷眼旁觀、順水推舟,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保仁察覺到周尚景的算計之後,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毫無辦法阻止,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順其自然、作壁上觀。
畢竟,若是根據德慶皇帝的最初想法,朝廷中樞推行收權計劃之際,乃是王保仁站在明處主持大局,朱和堅則是躲在暗中輔佐協助,所以王保仁必須要獨自承擔所有壓力與責任;
但現在,因為周尚景的暗中作梗,情況則是變成了朱和堅必須要站在明處主持大局,而王保仁則是躲在暗處協助壓陣,也就讓朱和堅與王保仁二人必須要共同承擔所有的壓力與責任。
這兩種情況相較而言,自然是後者對於王保仁更為有利,不僅能逼迫朱和堅竭盡全力,還可以逼迫朱和堅愈發依賴自己。
甚至於,若是今後南京局勢脫離控制、萬一搞砸了朝廷中樞的收權計劃,還可以逼著德慶皇帝親自下場收拾亂局。
所以,王保仁不僅是沒有出手阻止周尚景的計劃,反而是樂見其成、說不定還曾是暗中推波助瀾。
這樣一來,朱和堅被迫站在明處之後,所面臨的壓力越是巨大,就越是需要依賴王保仁的支援。
也正是出於這般考慮,自從與朱和堅相見之後,王保仁看似是對朱和堅推心置腹,但實際上他提供給朱和堅的支援力度,一直都有所保留,就是為了讓朱和堅深感壓力。
雖然朱和堅本身也對王保仁隱瞞了許多底牌,但並不妨礙朱和堅心中厭惡王保仁的相同做法。
*
雖然是心中厭惡王保仁的這般手段,但朱和堅現在也確實離不開王保仁的支援。
所以,朱和堅心中暗罵之際,表面上則是愈發恭敬了,出言請教道:“王太師您剛才說,周、趙二黨並不會破壞朝廷中樞的收權大計,他們的後續行動最多也就是渾水摸魚、佔些好處……那麼依照王太師的看法,周、趙二黨究竟是在覬覦哪些好處?”
王保仁依然是想要考校朱和堅的能耐,卻是不答反問:“七皇子殿下一向聰慧,自然是心中已有推測了吧?”
朱和堅沉吟片刻後,答道:“他們的目標不外乎有二,其一就是利用造勢手段,逼迫晚輩親自出面處理南京官場的複雜局面,趁機把大量難題拋給晚輩,一旦是晚輩沒能妥善處理這些難題,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再次推遲儲君廢立之事;
其二,則是覬覦南京官場的那幾個實權衙門,譬如說南京都察院、南京大理寺、南京國子監等等!
畢竟,朝廷中樞這一次的收權目標只是針對於南京六部,但其餘那些實權衙門的相關權力還會延續一段時間,而周首輔與趙閣臣二人一旦是掌控了這些實權衙門,就可以極大提升他們對於南方官場的影響力,所以這些實權衙門自然就成為了他們眼中勢在必得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