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堅搖頭道:“我抵達南京之後,最開始只負責一些明面上的事情,有鮑文傑與劉冶二人協助就足夠了,行動之際主要還是要依靠太子太師王保仁的力量,但暗中的諸項準備,也只能交由你來負責。”

朱和堅的心腹並不是只有賈倫一人,但為了防止京城中樞發生意外變故,所以他離開京城之際也暗中留下了許多佈置,這些佈置皆是需要可靠人手具體負責,所以朱和堅來到南京之後也就面臨著人手不足的局面,許多事情只能交由賈倫一人全權負責。

說曹操、曹操到,朱和堅剛剛說完,就聽到船艙門外傳來了禮部侍郎鮑文傑的聲音。

“啟稟七皇子殿下,船艦很快就要抵達南京碼頭,南京各界以太子太師王保仁為首,目前皆已是現身於碼頭之上、迎接於您,還請七皇子殿下親自現身、接見南京各界人士。”

聽到鮑文傑的稟報之後,朱和堅沒有任何耽擱,抬手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衫之後,就親自開啟了船艙房門,然後就見到鮑文傑、劉冶等人皆是等在門外。

見到眾人之後,朱和堅也收斂了表情間的冷意,恢復了一貫以來的溫雅形象,笑道:“我還是第一次乘船遠行,難免有些不適應,竟是出現了暈船跡象,這段時間一直躲在船艙之中休養,只能依靠鮑大人、劉大人各位主持局面,實在是幸苦大家了……幸好,咱們目前已是抵達南京,接下來就能趁機好好休息一下了。”

正如朱和堅所言,他這段時間為了隱瞞自己的身體情況,一直都躲在船艙之中極少露面,所以鮑文傑、劉冶等人也皆是心中擔憂。

此時見到朱和堅身體情況看似正常之後,眾人也皆是暗暗鬆了一口氣,再聽到朱和堅的感激之言,也皆是心中一暖,只覺得朱和堅果然如傳言一般有明君氣象。

尤其是劉冶,表面上更是一副感動得快要哭出來的模樣。

隨後,朱和堅就領著鮑文傑、劉冶等人登上了船頭,遙望著南京碼頭的情況。

與此同時,也沒有任何人發現,朱和堅的親隨太監賈倫、以及朱和堅的一批侍衛僕從,此時皆已是消失不見,就好似他們至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一般。

*

卻說,當朱和堅等人登上船頭之後,很快就見到南京碼頭上的情況。

雖然只是遙遙相望,但朱和堅依然能敏銳察覺到南京官場這段時間以來的複雜情況。

按理說,朱和堅乃是皇子、準儲君,明面上又擔負著南京祭祖的重任,身份自然是無比尊貴,所以南京各界迎接朱和堅之際,就應該是隊伍整齊、秩序井然才對。

但實際上,朱和堅遙望之下,卻發現南京碼頭上迎接自己的南京各界人士竟是隊伍極為鬆散,分裂成了不同團體,相互間刻意拉開了距離、也幾乎是沒有任何交流,遠遠就能感覺到碼頭上的冷肅氣氛。

很顯然,南京官場已是出現了嚴重的內部分裂現象,而且彼此之間敵意極重,否則就無法解釋朱和堅眼前的這一幕現象。

看到這一幕之後,朱和堅暗暗想道:“看樣子,趙俊臣當初所提議的那項毒計已然是奏效了!南京官場內部已經不再是鐵板一塊,很容易就可以逐個擊破、分而治之!

南京六部……近三百年來一直是統轄著江南各界的方方面面,不僅是權勢極大,更是根深蒂固,江南商人們在南京六部的庇護下大發橫財、江南士子們在南京六部的照顧下考取功名、江南官員們在南京六部的扶持下穩步高升……

所以,江南地區的各界勢力皆是都不願意看到南京六部失去權柄,朝廷中樞屢次想要收權也皆是功敗垂成,但現在卻是因為趙俊臣的毒計,被徹底動搖了根基、也徹底失去了人望……若是一切順利的話,朝廷中樞的收權計劃,也許將會是出乎意料的順利!”

暗思之際,朱和堅心中回顧著趙俊臣針對南京六部所提議的那項毒計,心情不僅沒有輕鬆,反而是愈發充滿了忌憚!

這是因為,趙俊臣所提議的那項毒計,實在是過於陰損,朱和堅當初知曉了這項計劃的詳細內容之後,更是一度顛覆了他對於趙俊臣的認知,只覺得趙俊臣的心性要遠比想象之中更為毒辣卑鄙,所以他每當是想起這項計劃,心中對於趙俊臣的忌憚之意就會再次加深一層。

*

趙俊臣針對於南京六部的計劃,概括起來就是內部分化、激發矛盾,又細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斬首抽骨”、“抽血換髓”、“病急亂醫”、以及“妙手回春”!

所謂“斬首抽骨”,就是趁著朝廷中樞上一次出手整頓清洗南京官場之際,不僅是把南京六部的幾位魁首人物盡數罷免定罪,就算是南京六部之中那些辦事能力較強的中層官員也都要全部進行撤換,只留下那些或貪酷、或無能的劣質官員。

這樣一來,南京六部自然是群龍無首,也失去了實際辦事能力,徹底陷入癱瘓狀態。

所謂“抽血換髓”,則是朝廷中樞為南京官場換血之際,刻意安排一些性格不符、只會壞事的官員擔當重任。

譬如說,朝廷所任命的南京吏部尚書名叫吳陘人,此人的性格乖張不合群,不懂得聚攏人心卻又喜歡排斥異己,由他擔任南京吏部尚書之後,整個南直隸的官員都將是永無出頭之日,定然是有功輕賞、有過重罰的局面;

又譬如說,朝廷所任命的南京戶部尚書,名叫汪正,此人則是性子貪婪吝嗇、又喜歡斤斤計較,由他擔任南京戶部尚書之後,必然是時不時的勒索商人、攤加稅賦,而且這個人還是出了名的翻臉無情、收了銀子也不會為人辦事,整個江南地區的商賈與農戶必然是都要苦不堪言;

再譬如說,朝廷所任命的南京刑部尚書,名叫李子雍,此人如今已是耳順之年,一向是是老弱昏聵,也屢屢有失察之過,由他擔任南京刑部尚書之後,必然會造成大量的冤假錯案,也必然會引起江南境內的民怨沸騰;

還譬如說,朝廷所任命的南京禮部尚書,名叫沈欣文,乃是依靠祖蔭為官,本身是出了名的不學無術,還喜歡故作聰明、嫉賢妒能,由他擔任南京禮部尚書之後,不僅會鬧出許多笑話,江南貢院裡的學子們也定然是要大禍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