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趙俊臣的這般表態,各位幕僚也很快就恢復了隨意姿態,依然是該吃吃、該喝喝、隨意交談。

但實際上,所有人皆是若有所思、心不在焉,偶爾會迅速瞥一眼放在趙俊臣手邊的冊子,紛紛在暗中猜測冊子裡的內容。

眾位幕僚皆是可以察覺到,趙俊臣此前對於江正的態度,無疑是暗中充滿防範的,但看過了這份冊子的內容之後,這般態度已經在悄然間發生了變化。

接下來,大約半個時辰之後,這場酒宴就在看似輕鬆隨意的氛圍之中結束了,也算是賓主盡歡、酒足飯飽。

隨後,趙俊臣與眾位幕僚相互告辭,各自返回房間休息。

然而,又過了半個時辰之後,趙俊臣在大書房之中秘密召來了江正見面。

*

“學生見過趙閣臣,卻不知趙閣臣傳喚學生有何事?”

見到趙俊臣之後,江正依然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模樣,但態度語氣還算恭敬。

趙俊臣靜靜打量了江正片刻後,見到江正的表情依舊是沒有任何變化,只是安靜等待趙俊臣說話,突然是搖頭失笑,道:“明知故問!你從昨天搬來趙府之後,就一直是反客為主、逼迫我表明態度、今後究竟要不要重用於你……

你的手段很高明,我又如何還能無動於衷?……所以,有些事情,還是越早說明白就越好!”

這一次,江正直接點頭,態度坦然道:“趙閣臣收下學生作為幕僚之後,學生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所面臨的困局!

在趙閣臣看來,學生的老師乃是大儒楊洵,更還是關係緊密的親傳弟子,當然是立場存疑,說不定就是老師安排的眼線,也就無法放心重用。

所以,學生的今後處境自然是極為尷尬,因為趙閣臣並不信任學生,也就不會重用學生,而學生不被重用之後,也就沒有機會贏取趙閣臣的信任,可謂是一個死迴圈。

這般情況下,學生似乎只剩下了兩條路可選——或是留下來耐心苦熬,不斷的浪費時間與才華;又或是無法忍受自己的尷尬地位,直接離開趙閣臣的幕僚團隊……

但這兩條路……學生都不想選,所以就為自己尋到了第三條路!”

趙俊臣面現讚賞,再次點頭道:“是啊,你硬是尋到了第三條路,也就是逼著我不得不重用你!

於是,從昨天晚上開始,你就刻意的鋒芒畢露,僅是透過一些蛛絲馬跡,就推斷出了大量機密,更還直接挑明瞭這一切……

與此同時,你所推斷的諸般結論,終究只是推論罷了,並沒有切實證據,也無法對我造成直接威脅,更何況你乃是楊大儒的親傳弟子,可謂是背景深厚,所以我也不敢輕易對你動手。

而你之所以是要這樣做,就是為了讓我明白,任何防範與隱瞞的手段,對你而言皆是沒有任何作用,所以我也別指望著能把你冷處理、邊緣化……

這樣一來,情況反而是變成了你在逼迫我儘快做出選擇,而我也只剩下了兩條路可選,或者是儘快把你趕走、眼不見為淨,又或者是硬著頭皮用人不疑、直接重用於你!

然而,這兩條路對我而言都不是好選擇,前者會顯得我過於心虛了,更何況我接下來針對‘周黨’的計劃思路乃是出於你的提議,我若是直接把你趕走,這項計劃也許就會曝光,我也就無法與‘周黨’緩和關係;而後者又會讓我心中不安,不符合我的多疑秉性……”

說到這裡,趙俊臣從手邊拿起了江正給他的那本冊子,翻閱之間表情愈發是充滿讚歎之色,繼續說道:“於是……你也同樣為我尋到了第三條路,也就是且用且防、有限度的重用!

所以,你才會向我直接提議,認為應該改變幕僚團隊的運作方式,而你所提出的這些建議,簡直就是為自己的目前情況量身制定的!

譬如說,一旦是要明確劃分幕僚們的地位級別與許可權範圍,那麼我也就必須要給你一個明確定位,然後你就可以根據自身的地位級別與許可權範圍,順理成章的參與到幕僚工作之中,最終也就可以打破無法受到重用的死迴圈。

又譬如說,若是要對幕僚們安排保護與監督之事,又要細分幕僚們的權責範圍,那麼你自己將來做事之際,也同樣會受到監督與限權,然後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打消我的心中疑慮。

再譬如說,幕僚們若是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歷、能力、功績等等提升地位級別之後,以你的能力與智慧,必然是要迅速冒頭,遲早都會晉升成為幕僚團隊的核心人物,到了那個時候,我也就必須要重用於你了。

好手段、好心思!說實話,像是你這般驚才豔豔的年輕人,我近年來還是第二次見到!”

連連讚歎之際,趙俊臣已是徹底揭穿了江正的所有想法。

然而,江正依然是面無表情,也沒有回應趙俊臣的讚歎,只是靜靜等待著趙俊臣的最終答案,甚至沒有好奇趙俊臣所指的另一個能與自己相併肩的年輕人究竟是誰。

見到江正的這般表現,趙俊臣似乎是覺得有些無趣,不由是輕輕搖頭。

然後,趙俊臣詢問了一個看似毫不相干的問題,問道:“你這些年來,一直追隨楊大儒研習律學,那麼在你看來,律學的最大作用為何?是穩固江山?還是造福百姓?”

江正目光一閃,思索片刻後,答道:“學生追隨老師多年以來,老師他曾反覆說過,朝廷律令的作用乃是規範朝野各方的行為,本身並無穩固江山或是造福百姓的作用,但朝廷法令又有‘善法’與‘惡法’之別,所謂‘惡法’就是確保少數權貴的利益,而所謂‘善法’則是確保大多數人的利益……所以,依學生的看法,‘善法’是可以穩固江山、造福百姓的。”

以江正的聰慧,自然是聽明白了趙俊臣的言下之意。

所謂“穩固江山”,就是忠於大明,也就是忠於皇帝;所謂“造福百姓”,則是忠於天下、忠於民心;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可謂是天差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