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許慶彥稍稍猶豫一下,終於還是答道:“少爺,清流們雖然不中用,但若是讓朝廷完全擯棄他們,似乎也有些不妥吧?……”

聽到許慶彥的這般回答,趙俊臣卻是笑了,道:“你看,這就是所謂的‘設定前提條件’,我剛才的詢問,看似是想要與你討論朝廷是否應該擯棄清流的問題,但實際上則是暗中設定了‘清流做事不如權臣’的前提條件,而你一旦是陷入這樣的爭論之中,就相當於預設了清流做事不如權臣,相關概念也會根植於……但實際上呢?歷史上能辦實事的清流官員可不少,辦不了實事的權臣也同樣不少!”

見到許慶彥與張玉兒皆是恍然大悟,趙俊臣繼續說道:“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譬如說,漢人的數量太多,也吃了太多糧食,所以每年都要焚林開荒、破壞了少數民族的居住環節,所以我們是否應該停止焚林開荒、為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留出生存空間?一旦是陷入了這樣的爭論,就相當於預設了漢人的吃穿問題就是損人利己的原罪!

又譬如說,我們都知道吃海鮮對身體不好,會讓人出現痛風等症狀,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停止吃海鮮?你看,一旦是開始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也就相當於預設了吃海鮮不好的事情,實際上很多人吃海鮮反而是有益於身體健康!

而這些,就都是設定前提條件的例子,這些前提條件會把某些錯誤概念深深植入人們的心裡,足以影響許多事情!”

頓了頓後,趙俊臣繼續說道:“再說提供以偏概全的資訊與統計,還是舉例子來讓你們瞭解……譬如說,我們都知道內廷與廠衛的存在是懸在百官頭上的一柄利劍,一直都在暗中監視著朝野各方,數百年來受到廠衛們迫害而死的官員百姓不知凡幾,所以我們應該廢棄內廷與廠衛,若你是我朝皇帝的話,是否要同意這般觀點?”

許慶彥陷入誤區之中,有些轉不過來,道:“這一次的前提條件,並沒有錯啊!”

張玉兒卻是說道:“但老爺這一次是為了講訴製造輿論謠言之際,向人們提供以偏概全的資訊與統計的手段……所以,這個問題同樣是有著一個陷阱,那就是它只描述了內廷與廠衛的壞處,甚至還誇大了這般壞處,利用人心對廠衛的恐懼產生共鳴,也就讓人們只留意到這些壞處,但完全沒有描述內廷與廠衛在穩定朝野方面的必要性!”

趙俊臣再次笑著點頭,對於張玉兒的悟性深感欣慰,道:“對了!這就是以偏概全的提供訊息與統計!使用這般手段的時候,講故事往往要比講道理更能發揮效果!

譬如說,我們可以講訴一篇故事,就是一位生活拮据的小商販在街邊擺攤售貨,結果卻遭到了官府衙役的驅逐與打壓,還沒收了這位小商販的攤位貨物,這位小商販失去了生活來源,今後很可能會被餓死……你們有沒有覺得,這個小商販很可憐、那些官府衙役很可惡?”

見到許慶彥與張玉兒再次陷入茫然,只顧著點頭表示同意之後,趙俊臣卻是搖頭嘆息道:“這就是講故事的好處了,聽到這篇故事之後,人們同情於小商販的境遇、厭惡於衙役的跋扈之餘,也就會忽略掉一個最基本的情況,那就是……這個小商販所擺攤的地方是否允許擺攤售貨!朝廷是不允許在街道中間擺攤的,否則只會造成道路擁堵,給更多人帶來不方便,但因為這篇故事,所有人就會徹底忽略掉這一點,這就是講故事的好處了,它可以進一步達成以偏概全的目的!”

許慶彥與張玉兒再次恍然,只覺得受益匪淺。

趙俊臣喝了一口茶水後,繼續說道:“再說最後一項手段,那就是混淆因果關係,還是舉例子吧,這種手段較為難懂,所以我先講一個破綻最明顯的例子讓你們理解!

以蜘蛛為例,我們抓到一隻蜘蛛,在蜘蛛旁敲響鑼鼓,蜘蛛立刻就會嚇得到處逃竄,然後我們把蜘蛛的八隻腳全部揪下,然後再次敲響鑼鼓,這次蜘蛛則是一動不動了,因為這般現象,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蜘蛛的耳朵長在腿上,所以它才會對鑼鼓響聲毫無反應?”

這一次,連許慶彥也明白了趙俊臣的意思,連連搖頭道:“自然不是,蜘蛛就算聽到了鑼鼓聲,它沒腿了還怎麼跑?”

趙俊臣依然點頭,道:“對,這就是混淆因果的最淺顯例子……下面我再來舉一個更高深一些的例子……”

說到這裡,趙俊臣沉思片刻後,見到自己手裡的茶盞,又問道:“就以茶水為例吧,我們可以發現,因為喝茶的人普遍要比不喝茶的人壽命更高,喝好茶的人普遍要比喝普通茶水的人壽命更高,所以是不是就可以得出結論,喝茶、尤其是喝好茶,有助於延年益壽?”

這一次,許慶彥與張玉兒都知道趙俊臣所舉的這個例子絕不簡單,必然是暗藏有某些思維陷阱,卻又一時間想不清楚,皆是沉吟不語。

而趙俊臣則是立刻給出了答案,道:“事實上,這般說法同樣是混淆了因果關係!事實則是,窮人喝不起茶,普通人只能喝普通茶,唯有達官貴人才能喝到那些價格昂貴的好茶,所以他們的壽命不同並不是因為他們喝茶的不同,而是因為他們的財富水平決定了他們生活水平的不同!”

頓了頓後,趙俊臣繼續說道:“類似的例子,因為一名將軍打仗之際若是隻守不攻,所以他就是一個膽怯懦夫;因為一名官員治下出現匪患,所以這名官員就是一個官逼民反的酷吏……這些因果關係看似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根本就與實際情況無關!”

說到這裡,趙俊臣想到了後世一些情況,不由是搖頭嘆息一聲,接著說道:“所以說,在製造輿論與謠言之際,設定先決條件、提供以偏概全的資訊與統計、以及混餚因果關係,這三種手段可謂是屢試不爽,而且還有更高明的做法,那就是把這三種手段同時使用!

再舉例來講,我們都知道朝廷法規約束了商人活力,有些商品也因此是價格居高不下,所以朝廷要不要放任商人們自行決定市場供需?

這裡面,不僅是暗中設定了朝廷法規約束商人活動就是一個不好現象的前提,也以偏概全完全沒有提及朝廷法規約束商人活動的必要性,更還混淆了因果關係,把部分商品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與朝廷約束商人活動聯絡了起來,但實際上朝廷交給商人完全的自主權,商品價格就一定會降下來嗎?只怕商賈們只會囤積居奇吧?”

說到這裡,趙俊臣再次口渴,想要再次喝茶,卻發現茶盞中的茶水已經被自己飲盡了。

於是,趙俊臣也就結束了這場教學,只是總結道:“慶彥、玉兒,你們二人的今後任務皆是與流言、輿論、以及情報有關,當你們今後要推動輿論、製造謠言的時候,一定要利用好這三種手段,也就是設定先決條件、提供以偏概全的資訊與統計、以及混餚因果關係,必然是無往而不利;與此同時,當你們今後聽到相關的輿論與謠言之際,也一定要謹防自己被這三種手段引導了思路、又或者是被人根植了某些錯誤概念!”

這場教學,趙俊臣自然是盡了“好為人師”的性質,而許慶彥與張玉兒二人也是受益匪淺,只覺得醍醐灌頂,今後做事之際也會受益良多。

另一邊,張玉兒見到趙俊臣不再打算“授課”之後,也再次起身,先是為趙俊臣倒了一杯茶水。

見到趙俊臣飲茶止渴之後,張玉兒也終於是說到了正事,把楊洵的名帖交給了趙俊臣,說道:“老爺,有一個名叫楊洵的大儒送來了名帖,我原本並不在意此事,畢竟每天想要求見你的人太多了,但府裡的幾位幕僚得知訊息之後皆是興奮不已,讓老爺您一定要重視此事!”

……

第二更!今天共更新一萬兩千字。

感覺目前還沒有完全進入節奏,今天的章節也有些倉促,所以接下來蟲子並不會穩定更新兩章,但每天都會至少更新一章,若是狀態好的話還會再次雙更爆發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