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畫餅是政客的必修技能(三).(第2/3頁)
章節報錯
那是因為,隋唐之前根本沒有科舉制度,乃是貴族子弟直接當官,又或是舉孝廉;隋唐宋三朝雖有科舉,但漏洞頗多,後期才有了封名、抄錄的手法,上榜名額依然是被那些世家豪族子弟所壟斷;到了元朝,更是一度中斷了科舉制度……
這樣一來,平常讀書人根本沒有參與競爭的機會,貴族世家子弟則是無需競爭,內卷現象沒有機會出現,他們自然就有閒心與精力放在風花雪月、詩詞歌賦上面!
但到了明朝,科舉制度已是完善,世家豪族的操作餘地也被最大程度的壓制,無論是勳貴子弟還是平民子弟,都必須要公平競爭……結果卻是每個人都在內卷、為了無用功而浪費生命,哪裡還有閒心風花雪月、詩詞歌賦?
從這方面而言,公平與內卷這兩個詞幾乎就是同義,但內卷是錯的,公平就是對的,你不覺得很矛盾嗎?
所謂對與錯,在不同立場的人眼中經常是截然相反的,對於那些窮困潦倒的尋常百姓而言,公平是對的,內卷也是對的,因為這些情況是他們扭轉自身與家族命運的唯一機會!但對於那些士族勳貴而言,公平也許是對的,但內卷絕對是錯的,因為這般情況一直都在讓他們浪費時間與生命!
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原諒與縱容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堅持與變通都是人們所提倡的好品質,但它們實際上是截然相反的東西;若忠誠是好事,那助紂為虐是不是一種忠誠?”
當時,聽趙俊臣說到這裡,朱和堉也不由是陷入了迷茫。
最終,趙俊臣則是蓋棺定論道:“所以,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錯,但有絕對意義上的成敗!
我們在分辨對錯之前,首先要認清自己的立場,切記是自身立場決定了對錯與正邪,而不能任由所謂的對錯與正邪決定自身立場!
有利於自身立場就是對的,不利於自身立場就是錯的,古今皆是如此!否則就算是你堅持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但只要最終失敗了,在所有人眼裡你依然是錯的!”
說到這裡,趙俊臣笑吟吟的看著朱和堉的表情變化,又問道:“同樣的道理,誠信看似是個好品質……但它絕對就是對的嗎?”
*
這一天,湖廣境內的嶽州知府衙門之中,朱和堉召見了嶽州府幾位主要官員談話。
談話之際,朱和堉在不期然間,竟是回想起了當初肖溫阮、趙山才、趙俊臣三人的不同說法。
肖溫阮只想要塑造朱和堉的品德,趙山才只想要為朱和堉解決事情,而趙俊臣則是想要改變朱和堉的思維方式。
朱和堉本人最為敬重肖溫阮、最為信任趙山才……但到了今天,他終究還是走向了趙俊臣所指引的道路方向。
想到這裡,朱和堉不由是自嘲一笑。
但很快的,朱和堉已是收斂了心中雜念,繼續著自己“畫大餅”任務。
此時,湖南布政使雷家正、嶽州知府呂志宏、嶽州同知張程順等人正坐在朱和堉的面前,態度恭敬的聽著朱和堉的講話。
其實,朱和堉乃是當朝儲君,又是朝廷欽差,這些官員原本只有站在朱和堉面前聽從訓示的資格,但朱和堉見到他們之後態度卻是極為客氣,不僅是讓他們坐下談話,說話之際也是以磋商為主。
“各位大人,朝廷中樞的態度很堅定,這一次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那些違法亂紀的藩宗,哪怕是皇親國戚,犯法也要與民同罪!
嶽州乃是朝廷重鎮,境內遍佈著三位藩王與十七位宗親的大量田產,正是關鍵之處!多年以來,嶽州治下百姓飽受藩宗欺壓之苦,有人被強行吞併了土地,有人被強搶了妻女,嶽州府衙門也積壓了不少百姓狀告藩宗的案子,如今正是一筆算清的好時機!
咱們的機會很好,已經提前收集到了大量證據,那些犯案的藩宗根本沒有辯解的機會!還望各位大人接下來能夠精誠合作、全力辦案,完全不必擔心藩宗的事後報復,我會為你們做主!朝廷也會為你們撐腰!只要辦案順利,我會向朝廷請功,在場眾位大人皆會受到封賞!”
聽到朱和堉的說法,在場眾官員皆是齊聲答應,依然是態度恭敬。
然而,朱和堉依然是敏銳察覺到了許多人表情間閃過的那一絲不以為然。
畢竟,如今任誰都知道朱和堉的儲君之位已是岌岌可危、七皇子朱和堅的上位已是不可逆轉,這般情況下任誰也不相信朱和堉今後能幫他們擋下藩宗的報復,也不相信朱和堉有能力讓他們受到朝廷封賞。
敏銳的察覺到這些官員的心中念頭之後,朱和堉知道自己在地方官員心中已是失了威望,不由是神情一黯,但很快就面色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