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狗咬狗(六).(第1/2頁)
章節報錯
……
……
僅看外表的話,李純臣乃是一個儒雅溫和的讀書人形象,相較於別的讀書人,只是看上去更加從容冷靜一些,除此之外並無任何特別之處。
但實際上,李純臣自幼就是一個性格冷漠堅毅、只會專注於自己目標的人。
也正因為如此,李純臣只要尋到一個目標之後,就會沿著目標方向堅定前進,前進路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無法干擾他的思緒。
所以,真正熟悉李純臣性格的人,提及李純臣之後的第一印象從來都不是“儒雅溫和”、“從容冷靜”,而是“專注”與“堅定”!
用李純臣父親的話來講,李純臣若是想要取出一錠銀子,而這錠銀子被藏在一個古董瓶子裡,哪怕這一錠銀子只是價值十兩,而那個古董瓶子則是價值萬金,李純臣也會不管不顧的砸碎古董瓶子取出銀子。
他當初之所以是在殿試之際寫出那篇《懸劍論》,是因為他從小就立志要位極人臣,也格外關注朝廷局勢,對於廟堂格局的變動與德慶皇帝的秉性皆是有著深刻了解,他很清楚德慶皇帝一心想要擴張皇權、壓制臣權,所以才會投其所好、在殿試之際丟擲了那篇震驚朝野的《懸劍論》!
因為李純臣很清楚,只要他丟擲這篇《懸劍論》,就能引起德慶皇帝的重視與關注,這是一條捷徑,也最有可能實現自己位極人臣的人生目標!
至於這篇《懸劍論》將會引起朝野各方的敵視、讓他受到各位權臣的打壓與敵視,李純臣根本不在乎,認為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
至於《懸劍論》的理念一旦實現之後,皇權將會徹底膨脹失控、臣權也會受到極大壓制,到時候就連李純臣本人也會作繭自縛?李純臣也同樣不在乎,那並不是他現在應該考慮的事情。
而李純臣的這般做法,也讓他收穫了豐厚回報,被德慶皇帝刻意晾了一段時間之後,雖然期間他受到朝野各方的刻意打壓,但這般情況也加深了德慶皇帝對他的信任,所以他如今年紀輕輕、步入官場不過一年有餘,就已是成為了內廠廠督!
這樣的崛起速度,還要更勝於當初的趙俊臣!
然而,這一天,自起床以後,一向是很少出現情緒波動的李純臣,就一直是罕見的思慮重重。
這是因為,他的心腹與好友、吏科都給事中荀東勳,昨晚子時左右突然家中失火,一家六口盡數喪命於這場火災。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若不是洛陽方面的訊息傳到京城、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這件事情在京城之中也能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了。
李純臣乃是寅時一刻左右收到訊息的,然後他這一夜就再也無法安睡。
荀東勳此人不僅是他的心腹與好友,也不僅是吏科都給事中,更還是內廠重建之後的核心人物之一,就這樣突然間不明不白的死去,李純臣不由是懷疑事情暗藏蹊蹺,自然是想要追根究底、查探真相。
但很可惜,明朝是有宵禁政策的,像是趙俊臣、朱和堅這樣的大人物,當然不會把這項政策放在眼裡,只需一封手令就能讓手下人暢通無阻,但李純臣表面上只是通政使司的一名從七品官員,這般品階的官員在京城之中一抓一大把,根本無力違抗政令,也不敢夜間外出。
更何況,因為李純臣在官場之中一向是不受待見,說是被刻意欺壓也不為過,平日裡哪怕是生病了向衙門告假請休,也很難獲得批准,每天必須要按時到衙門上班報道,稍有不慎就會被人抓到把柄。
所以,收到荀東勳全家死於火災的訊息之後,李純臣一直是苦等到卯時開禁通行之後,才匆匆趕往火災現場查探情況,但又因為必須要按時上班的緣故,他只在現場匆匆看了幾眼、詢問了一些基本情況之後就離開了,對於荀東勳的死亡真相依然是無法做出判斷。
這般情況下,當李純臣抵達了通政司衙門之後,坐在自己的辦公位置,滿腦子依然是荀東勳死亡的事情。
“荀兄向來是性格謹慎機警,實在是難以想象他的家中會發生失火之事,更是無法想象他竟是無法從火災現場逃命……總覺得這件事情並不簡單!
目前最緊要的事情,還是要確定荀兄之死的真相!如果只是意外也就罷了,但若是荀兄他實際上死於他人之手,而且與內廠重建之事有關係……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某些勢力已經察覺到了內廠重建的跡象?甚至還從荀兄那裡拷問到了許多機密、已經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我身上?但又究竟是哪股勢力下手,竟是這般狠絕?
只可惜,陛下為了防止內廠受到滲透、保持內廠的獨立運轉,一直都要求內廠隱蔽行事、不可公之於眾,但這樣一來,我的公開身份也只是一個朝廷底層官員罷了,做事之際有太多的不方便了,不僅是無法接手荀兄之死的調查,向順天府打探訊息之際也要小心翼翼,著實是不方便,若是可以接手調查,也許能發現一些端倪……
看樣子,內廠的擴建壯大也必須要加速推進了!唯有內廠的實力壯大到一定規模之後,我才有機會說服陛下讓內廠公開活動,今後做事之際也能方便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