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睡著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溫採寧連忙垂首道:“微臣不敢,絕無此意!”
德慶皇帝輕哼一聲之後,又說道:“等到趙府之人出來迎駕的時候,你就跟著朕一同進入趙府,趙府的人絕不敢再攔你,趙俊臣也會讓你出手診斷……到時候,你一定要認真診斷,不可錯過任何跡象。”
“微臣遵旨!”
就在德慶皇帝與溫採寧談話之後,趙府眾人匆匆來到了府外迎駕。
在崔倩雪與方茹等人的恭迎之下,德慶皇帝也下了御輦,率先向著趙府之內走去。
在德慶皇帝的御駕後面,惠妃趙穎兒也匆匆離開了輿車,跟著德慶皇帝進入了趙府。
邁步進入趙府之際,德慶皇帝也再次換上了一副關切表情,轉頭向崔倩雪問道:“聽說趙愛卿昏倒之後,朕就匆匆趕來探望了!趙愛卿的情況如何了?身體可有好些?”
然而,面對德慶皇帝的詢問之際,崔倩雪卻是隻顧著低頭輕泣,竟是沒有回答。
趙穎兒入宮之前曾在趙府暫住了幾個月時間,與崔倩雪也較為熟悉,如今見到崔倩雪只顧著抽泣之後,就連忙走到崔倩雪的身邊安慰。
見到這一幕之後,德慶皇帝雖然是心中不喜,但也無法發作。
另一邊,方茹連忙代替崔倩雪回答道:“啟稟陛下,我家老爺如今正在床上休息,他原本是想要親自迎駕的,但實在是身體乏力……章神醫說我家老爺這段時間以來透支了元氣,原本就是氣血不足,情緒激動之際又是氣血攻心,所以才會出現昏迷情況,已經為我家老爺施針平復了氣血,也開了藥方正在熬藥。”
德慶皇帝點了點頭之後,就繼續邁步向著趙府之內走去。
說起來,德慶皇帝上一次來到趙府,就是為了探望趙俊臣的病情,那已經是一年之前的事情了。
趙俊臣一年之內重病兩次,也不算是太過奇怪的事情,但這兩次生病時機皆是太過巧合了。
想到這裡,德慶皇帝的心中愈發有些猜疑。
德慶皇帝的記性很好,依然還記得趙俊臣的臥室位置,進入趙府之後完全不需要趙府之人領路,就快步向著趙俊臣的臥室位置走去。
很快的,德慶皇帝已經來到了趙俊臣的臥室附近,發現這附近的趙府僕從一個個皆是表情嚴肅、忙碌匆匆。
與此同時,德慶皇帝還聞到了一股濃郁的藥湯味道,也遠遠看到章德承正用一座小火爐熬製著湯藥。
德慶皇帝轉頭向溫採寧問道:“溫御醫,你是否能分辨出章德承所熬製的藥材都是哪些?”
溫採寧用鼻子嗅了嗅藥湯氣味之後,卻是面現欽佩之態,說道:“石斛、三七、主要是黃芪……皆是養神補氣的藥材,搭配也是恰到好處,章神醫的醫術果真不凡。”
德慶皇帝輕輕點頭,然後就邁步走進了趙俊臣的臥室。
然後,德慶皇帝就見到趙俊臣面色蒼白、表情虛弱的躺在床上,如今正是掙扎著想要起身迎駕德慶皇帝。
德慶皇帝快步走到趙俊臣的床前,卻是把趙俊臣重新按回到了床上,表情間愈加是充滿了關切之意,說道:“俊臣既然是身體不適,就不必起身迎接了,快快躺下歇著。”
等到趙俊臣重新躺下之後,德慶皇帝輕嘆道:“朕收到俊臣你昏倒的訊息之後,就匆匆趕到了戶部衙門探望,沒想到俊臣你當時已經離開了戶部,卻是讓朕白跑了一趟,然後又匆匆趕到了這裡……俊臣的身體可有好些?”
時隔數月之久,德慶皇帝終於是再次用“俊臣”二字稱呼趙俊臣,兩人之間似乎也不再是貌合神離了。
一旁,趙穎兒一邊安慰著依舊是抽泣不停的崔倩雪,一邊插口道:“是啊,堂兄,你可不知道陛下他得知你昏倒的事情之後有多麼擔心!唉,你這段時間太操勞了,今後可一定要好生休息一下。”
趙俊臣則是滿臉慚愧,顫聲說道:“臣有罪!臣愧對了陛下的期待!原本是想要幫著陛下重振戶部,沒曾想臣的身體這般不爭氣,還沒有做出任何成績就垮掉了……”
說到後面,趙俊臣已是語帶哭音,似乎是羞愧至極。
德慶皇帝暗暗觀察著趙俊臣的反應,表面上則是不動聲色,嘆息道:“也怪朕疏忽了!明知道俊臣你的身體不好,還是把戶部的重擔交給了你,也是朕害了你!”
趙穎兒再次插口道:“是啊,陛下,您可要好好補償一下堂兄……”
德慶皇帝專心與趙俊臣談話,眼見到趙穎兒不斷插口,頓時是忍不住轉頭用眼神警告了趙穎兒一下,趙穎兒表情一變,頓時是不敢再說話了。
趙俊臣似乎是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一切,只是連連說道:“全是臣的身體沒用,如何能怪陛下!”
德慶皇帝話鋒一轉,卻是招手讓溫採寧走到了趙俊臣的床前。
然後,德慶皇帝向趙俊臣說道:“趙愛卿,朕也知道你怨恨溫御醫今天朝議的時候曾是誤診了你的身體,但他畢竟是御醫院之首,還是讓他為你再次診斷一下吧,以他的醫術絕不會連續誤診兩次的!讓溫御醫與章神醫一同為你診治,朕也能安心一些。”
趙俊臣看了溫採寧一眼,似乎是依然有些怨氣,但終究是不敢違背德慶皇帝的態度,終於是輕輕點頭表示同意。
溫採寧頓時大喜,連忙出手為趙俊臣診斷。
等到溫採寧的診斷結束之後,德慶皇帝連忙問道:“溫御醫,趙愛卿他的情況如何了?”
溫採寧表情凝重道:“正如臣在今天朝議上所說,趙閣臣的身體太過於虛弱了,必須要及時休息!但因為章神醫及時為趙閣臣施了針,趙閣臣的氣虛卻是不再翻湧了。”
然後,溫採寧詳細描述了趙俊臣的身體情況。
又因為今天朝議上的事情,溫採寧刻意把趙俊臣的情況描述的嚴重了一些,生怕德慶皇帝又要讓他背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