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各方的表演(二).(第2/3頁)
章節報錯
說話之際,任誰都能聽出德慶皇帝一直強行按耐著心中怒火。
但說到這裡,德慶皇帝語氣之中的怒火也是越來越盛,終於是再也按耐不住,突然抬手把太子朱和堉的彈劾奏疏狠狠丟到地上,怒聲咆哮道:“你們看看他寫的這份奏疏!竟然說是藩王們串聯朝臣、勾結匪患、干涉朝政、逾規不敬……這些罪名就算是真的,但它們能明著說出來嗎?難道就沒有別的罪名給藩王們定罪了?他把這些罪行搬到檯面上,究竟是想要彈劾那些藩王?還是想要給朕難堪?這份奏疏若是傳了出去,朕要如何給他收拾爛攤子?史書工筆與朝野官民又要如何看朕?這些事情,他腦子裡就不想嗎?”
隨著德慶皇帝的怒聲咆哮,眾位大臣愈發是腦袋低垂、沉默不語。
但德慶皇帝的發洩依然沒有結束,又從御案上搬起厚厚一摞奏疏,直接丟到眾位大臣面前,再次說道:“還有這些……全都是藩王們今天送到朕這裡的自辯奏疏!哈!真是巧啊,藩王們平日裡鎮守各地、天南地北,卻幾乎是同一時間把奏疏送到了朕的面前,內容也是近乎完全相同,拒不承認太子彈劾他們的罪名,反倒是認為太子刻意打壓宗室,想要讓朕嚴懲太子以安撫宗室之心……這是生怕朕看不出來他們已經暗中聯合、想要攜手向朕施壓嗎?
太子的這次彈劾固然是拎不清輕重,但也確實是尋到了一些確鑿罪證,他們這個時候不僅是沒有俯首認罪、求朕從寬,反倒是想要聯手施壓、逼朕退讓!這簡直就是謀逆!是誰給了他們膽子與自信?他們就真以為朕不敢重法責眾嗎?”
眾位大臣皆是熟悉德慶皇帝的性子,很明白德慶皇帝這個時候需要發洩心中怒火,在德慶皇帝的心中怒火發洩乾淨之前,誰要是冒頭表態的話,說不定就會引來德慶皇帝的遷怒。
所以,眾位大臣只是靜靜聽著德慶皇帝的怒聲訓斥,儘量的展現自己的敬畏之心,沒有任何人主動開口說話。
然而,德慶皇帝見到眾位大臣的表現之後,反倒是怒火愈熾,又伸手指著自己眼前的眾位閣老與尚書,開始了自己的遷怒:“太子的毫無長進、愚固不變,讓朕深感失望!藩王們的貪心妄為、肆無忌憚,亦是讓朕深為震怒!但你們……你們難道就是無辜的?別在朕面前擺出一副與己無關的嘴臉!
以你們在廟堂裡的人脈與勢力,難道就一直不知道藩王們的這些罪行?你們都知道!從一開始就知道!但你們何曾想過站出來阻止、為朕分憂!你們心裡面只是記掛著自己的那點好處,生怕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也就任由那些藩王們為所欲為!甚至還有人與藩王們直接勾結在一起為己牟利!
這些事情,別以為朕不知道!到了現在,太子他把事情都揭了出來,屎桶打翻了,你們又想要縮到幕後看熱鬧了?朕告訴你們,絕無可能!這個爛攤子,你們若是不能為朕收拾乾淨,朕也不會顧念舊情,若是讓朕親自下場收拾這個爛攤子,朕會連你們一同收拾了!”
聽到德慶皇帝的這一番話,眾位大臣又是心中一驚。
他們突然發現,德慶皇帝此時的震怒表現……似乎只是半真半假?
至少,德慶皇帝並沒有因為心中震怒衝昏頭腦,也沒有丟下自己所擅長的帝王心術,他的這一番話看似是毫無意義的遷怒,但實際上則是把自己的壓力轉移到眾位重臣身上!
按理說,太子與藩王們的這場官司,固然是性質嚴重,但說根到底只是朱家的家務事,而且還極為敏感,即是牽扯到了儲君繼位,也涉及到了宗室祖法,御書房內的眾位大臣皆是不方便參與太多,最多也就是遵照德慶皇帝的旨意辦事罷了。
但德慶皇帝這一番話的暗示卻是很明顯——趁著事情還沒有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讓眾位大臣主動與自己共同出力擺平這件事情,否則的話,德慶皇帝就會獨自出手、深究藩王們的所有罪行,到了那個時候,必然是要牽連越來越廣,廟堂裡的各位權臣與各大派系都會受到波及。
德慶皇帝的這一番怒聲發洩,並不僅僅是為了逼迫眾位權臣主動進場,其實也透漏了許多資訊。
譬如說,德慶皇帝評價太子朱和堉的時候,態度就很是矛盾,一方面是認為朱和堉這些年來毫無長進、讓自己深為失望,暗示自己對於朱和堉的耐心已經消磨殆盡,換儲廢立之事似乎已是勢在必行了,但同時又表示自己曾經對朱和堉寄望很高,又刻意強調朱和堉的本性極好——若是德慶皇帝對於太子朱和堉當真是已經厭惡至極,按理說是不可能出現這些表述的。
又譬如說,德慶皇帝評價藩王們的時候,卻是用詞極重,甚至就連“謀逆”、“重法責眾”這種話都說出來了。
考慮到這些因素,德慶皇帝的態度似乎也就很明顯了。
針對太子朱和堉與藩王們的這些官司,德慶皇帝顯然是站在太子朱和堉這一邊!
與此同時,德慶皇帝又想要利用這件事情廢黜朱和堉的儲君之位,把風頭正勁的七皇子朱和堅正式扶上太子之位,但德慶皇帝對於朱和堉依然是還保留著曾經的父子情誼,並不希望朱和堉的下場太過悲慘!
德慶皇帝的這些暗示並不複雜,御書房內的眾位大臣皆是老謀深算的人精,自然是聽得明白!
聽明白了德慶皇帝的言下之意以後,眾臣心中暗驚之餘,不由是相互對視了一眼。
終於,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視之下,周尚景緩步站出來表態了。
這個時候,若是要尋一個人代表眾位臣子表態,周尚景自然是當仁不讓的人選。
然而,出於意料的情況再次發生了。
德慶皇帝這次召見眾位重臣,按理說就是為了相互商議、達成共識,齊心協力的擺平這件事情,但德慶皇帝見到周尚景出列意欲發言之後,竟是完全不給周尚景說話的機會,直接擺手打斷道:“朕的態度,已經向你們說明白了!到了後天,朕將會重開朝會,這件事情到時候也會與百官公開商議,你們回去之後,也都要認真考慮一下自己到時候應該怎麼做!現在,朕也不想聽你們再說那些有的沒的,都退安吧!”
說完,德慶皇帝很是不耐煩的揮了揮手,似乎是不想再看眾人,依然是餘怒未消。
見到德慶皇帝的這般表現,眾位大臣不由是面面相覷。
今天的御書房之內,似乎至始至終都是德慶皇帝的獨角戲,眾位權臣剛開始是不願意主動表態,隨後則是想要表態也沒有機會,竟是從頭到尾都沒有說話的機會!
難道,德慶皇帝這次召見他們,就只是為了發洩怒火、訓斥所有人一頓?
德慶皇帝的這一通訓斥,固然是暗示了自己的態度,但又為何沒有更進一步與眾位權臣達成共識?只是讓眾位權臣自行領悟、各自發揮?就這樣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若是眾位臣子的領悟各有不同、朝會重開之後也是表態各異,豈不是就要引發更多的混亂?
對於德慶皇帝的這般奇怪態度,眾位大臣愈發是心中疑惑,只覺得德慶皇帝今天的種種表現似乎是另有深意,乃是為了今後的某個計劃進行鋪墊,並不似表面上一般只是純粹發洩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