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朝,王爺們的長子若是嫡子,就會被稱為世子,也是王位的繼承者;若是王爺們的長子乃是庶子,就被稱為王長子,卻是很難有機會繼承王位,就算是想要擁有高一點的爵位都要看王爺的偏愛程度以及皇帝冊封之際的心情。

而如今的福王長子,名叫朱和增,與朱和堉同輩,卻是一位庶子,所以也就沒有繼承王位的權力,被稱為王長子。

朱和堉抵達洛陽調查福王的亂政違紀之事以後,就發現自己頗有些寸步難行之感,似乎有一股勢力正在拖延自己的查案程序,不僅是福王的態度極為強硬、拒不配合,地方官府也是百般拖延、行事敷衍。

若是依著朱和堉從前的性子,這般情況下必然是要強行查案、撞破南牆,但如今的朱和堉卻是成長了許多,手段也圓滑了許多,當他發現自己遇到了莫大阻力之後,並沒有強行突破正面,反倒是不動神色、暗中調查準備。

然後,或許是因為自己的目前處境,朱和堉很快就尋到了調查福王的突破口,那就是福王的王長子朱和增!

身為福王長子,朱和增必然是極為了解福王的諸多機密,而且朱和增的性格頗為精明幹練,也向來是深受福王的器重,許多事情都會交由他來負責,而朱和增也沒有辜負福王的重視,這些年來多有建樹,讓福王府增添了不少收入。

但問題是,他只是王長子,而不是王世子,他並沒有王位繼承權,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給福王次子、也就是福王世子朱和均做嫁衣罷了!

這種情況下,朱和增能甘心嗎?

朱和堉推己及人,認為朱和增必然是不甘心的!

所以,朱和堉就暗中聯絡了朱和增,開出了自己的條件,表示只要朱和增“大義滅親”、出面舉報福王這些年來的亂整違法之事,那他就願意保舉朱和增繼承福王之位!

然而,朱和堉向朱和增送去訊息之後,朱和增卻是遲遲沒有回應,朱和堉原本還以為自己的計劃失算了,卻沒想到朱和增竟然會選在除夕深夜秘密求見自己。

這樣看來,朱和增果然也是不甘心。

等到朱和堉整理好了衣冠儀容,就見到朱和增被剛才的錦衣衛百戶領進了房間。

朱和增的年紀較之朱和堉稍小几歲,但兩人容貌相似,性格也有些相近,平日裡都是不拘言笑的模樣。

見到朱和堉之後,朱和增首先是規規矩矩的行禮問安,朱和堉則是態度親切的親手攙扶,笑著問道:“得知增弟來訪,我當真是好生高興!增弟你可是想明白了?是否是願意站出來舉報福王的惡跡?增弟你切不要有任何壓力與負擔,你的所作所為,絕不是背叛父親,而是為了朝廷大義、也是為了保住你們這一脈的王位,而且福王畢竟是姓朱,就算是被揭發了罪行,也絕不會危及性命!”

見到朱和堉的迫切詢問,朱和增卻沒有即刻回答,而是反問道:“聽說……太子殿下您離開京城之前,已經與趙俊臣趙閣老化敵為友、結為同盟,這個訊息可是真的?”

聽到朱和增的這般詢問,朱和堉頓時是恍然了。

原來,朱和增這幾天沒有及時回應朱和堉的傳信,並不是他心有猶豫、不願意背叛父親福王、毫無覬覦王位之心,而是因為朱和增認為朱和堉的儲君之位已是搖搖欲墜、遭到德慶皇帝的厭惡疏遠,自然是沒有能力擔保他可以順利繼承王位!

說到底,就是看不起朱和堉的能力。

但等到朱和增收到了京城的訊息,發現朱和堉得到了趙俊臣這樣的權臣強援,說不定就可以保住儲君之位,至少是短時間內穩住了地位,自然是有能力擔保朱和增繼承福王之位,所以朱和增才會趕在除夕之夜與朱和堉相見。

明白了朱和增的想法變化之後,朱和堉心中有些不快,但表面上則是笑容不變,點頭道:“正是如此!增弟你所收到的訊息不假,我與趙閣臣如今已是盡棄前嫌、攜手合作了。”

朱和增又問道:“那麼,趙閣老他是否願意為我繼承王位之事出一份力?”

相較於朱和堉這種正人君子的信守承諾,朱和增卻是更為信任趙俊臣這般權臣的利益交換。

這般情況,讓朱和堉頗是無奈,對於自己剛才所思索的問題,也突然有了更多的想法。

但表面上,朱和堉依然是不動神色,點頭道:“趙閣臣與我已是同進同退,到時候必然會鼎力支援的!”

朱和增面現猶豫,又問道:“這件事情,究竟有多大的成功把握?可別讓我到時候一無所獲,只是成了一個不忠不孝之輩……”

朱和堉明白成敗在此一舉,連忙是肅容點頭道:“這件事情的把握極大!父皇他有心整頓各地藩王,福王必然是罪責難逃!但父皇整頓了各地藩王之後,也必然還要懷柔一番,而你只要是積極配合,就會是父皇懷柔安撫的最佳人選,再加上我與趙閣老的全力保舉,父皇他最終讓你繼承福王之位的可能性極大!”

朱和增的表情變幻良久之後,終於是咬牙道:“若是如此的話,只要是太子殿下信守承諾,我就願意站出來揭露藩王們的違紀亂政之事……不僅是關於我的父親福王,我一向是負責各處王府的聯絡之事,手裡還掌握著一部分魯王、肅王、代王的罪證!”

聽到朱和增的說法,朱和堉頓時是大喜過望!

他原本只想著首先對付福王,然後再逐步調查餘下的各地藩王,這般做法看似是穩妥之選,但後續所面臨的壓力與阻力也必然會越來越大,遲早都會讓調查之事無疾而終。

但若是可以從福王這裡尋到別的那些藩王的確切罪證,說不定就可以畢其功於一役!

朱和堉與趙俊臣結盟之後,趙俊臣認為朱和堉今後必須要置之死地而後生,否則就絕無可能繼承大統,朱和堉表面上是認同了趙俊臣的說法,但心中一直都有些遲疑。

現如今,朱和堉得到了意外收穫,說不定就可以漂漂亮亮的完成這一次涉及了眾多藩王的棘手案件,不僅是功績顯赫,還能向朝野展現自己的能力,或許就會讓德慶皇帝回心轉意,也不必再犯險採用趙俊臣的孤注一擲之計,豈不是更好的選擇?

想到這裡,朱和堉心中頗是興奮,此前的茫然與動搖,也頓時就消散不見了!

他決定要大幹一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