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心有萬一.(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個時候,在德慶皇帝的旨意之下,章晟德被調任為四川巡撫,並沒有提升官級品階,但四川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環境好歹要比陝西優越一些,又有川鹽整改的事情容易出政績,倒也算是一個優渥肥差。
所以,章晟德接受德慶皇帝的封賞之際,表情間滿是歡喜之意。
*
章晟德之後,則是固原總兵方振山。
這個人同樣是軍功不俗,但就像是章晟德一樣,他與趙俊臣走得太近了,不論是留在京城中樞擔任要職、還是外放到地方執掌實權,德慶皇帝皆是無法放心,索性就給方振山加封了一個正二品“上護軍”的勳位,把他調任到遼東擔任都督同知之職。
都督同知乃是朝廷的正一品官職,擁有協助地方大員整頓軍備之權職。
這項任命,德慶皇帝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也得到了趙俊臣的贊同,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
所謂政治就是如此,德慶皇帝想要打壓趙俊臣,趙俊臣也提防著德慶皇帝,但兩人遇到共同目標的時候,依然還會默契的攜手合作。
在明朝九邊軍鎮之中,就要以遼東鎮耗費錢糧最多,如今已是尾大不掉之勢,德慶皇帝任命方振山為遼東都督同知,既是限制了他的手中實權,也可以用以制衡遼東鎮總兵何宇,讓朝廷今後有機會逐步削減遼東鎮的軍費與勢力。
最近幾年,隨著建州女真的主動請降,短時間內並不會出現太過於嚴重的邊患,遼東軍鎮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也正是朝廷出手削權的最佳時機。
而且,方振山這個人領兵作戰的本領倒是尋常,但他討好上司、串聯同僚、拿捏下屬的手段卻是一絕,讓他負責這件事情也算是人盡其才了。
對於德慶皇帝的封賞與任命,方振山有些不樂意,他自然是不願意去趟遼東鎮的渾水,但因為趙俊臣的勸說與某些承諾,方振山終究還是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
再接下來,則是輪到了老將何漳。
在表面上,何漳乃是趙俊臣的軍中心腹,也是趙俊臣最為倚重的武將,而且何漳也認為趙俊臣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平日裡對於趙俊臣可謂是馬首是瞻。
但趙俊臣卻是清楚知道,何漳此人頗有原則,他固然是感念趙俊臣的知遇之恩,但他還是更加忠心於德慶皇帝,真到了某個關鍵時刻,何漳絕對會站在德慶皇帝的那一邊。
所以,趙俊臣就把何漳樹立為吸引德慶皇帝注意力的靶子,一直是態度積極的為何漳爭取好處,而趙俊臣的這般態度也讓德慶皇帝愈發是敵視何漳,無論如何也不同意何漳執掌實權。
最終,迫於德慶皇帝的壓力,趙俊臣“百般無奈”之下,只好是做出了“讓步”,何漳被安排到了五軍都督府、擔任後軍都督府的右都督,這是一個看似尊貴卻無實權的官位,從今往後只怕是再也沒有領兵機會了。
不過,因為趙俊臣在這件事情上做出了讓步,德慶皇帝的態度也是稍稍軟化了一些,同樣是在章晟德、方振山等人的任命封賞方面做出了讓步。
可以說,章晟德、方振山等人如今還可以擁有一部分實權,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何漳的“犧牲”。
何漳是一位愚忠臣子,向來是信奉著“雷霆雨露皆是皇恩”的道理,雖然是遺憾自己今後不能領兵作戰了,但德慶皇帝表面上並沒有虧待他,還給了他一個看似尊榮的官位,所以也就坦然接受了德慶皇帝的任命與封賞。
*
再隨後,西安知府吳啟凡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這個人同樣是與趙俊臣走得太近,德慶皇帝索性就把他安排到戶部任職,戶部衙門早已是趙俊臣的後花園,再多一個吳啟凡也不會增強趙俊臣的實力。
同樣與趙俊臣走得極近的禁軍同知張成勳,哪怕是他的軍功戰績被關武元搶走了大半,也依然是極為耀眼,無論如何也沒有理由壓制,所以就被德慶皇帝任命為廣西駐守總兵——廣西之地極為偏遠,環境也是異常疾苦,境內的衛所軍隊皆是不堪一用,吃空餉與逃兵現象還要遠遠強於北方的九邊軍鎮,時不時還會遇到土司叛亂,卻是一個苦差,但他的官職總算是提升了一級,也擁有了實權與表現機會,今後也許還會更進一步的機會。
除此之外,像是河東巡撫吳敏、河西巡撫張文輝、甘肅鎮總兵金虎原、榆林鎮總兵王源等人,所有參與了陝甘與河套戰事的文武官員,也皆是各有封賞,但他們與趙俊臣的關係並不密切,所建立的功績也不足以讓他們的地位提升太多,也就不必多提。
*
遇到今天這般普天同慶之日,所有人都會跟著沾光不少。
封賞了眾位功臣之後,德慶皇帝就再次宣佈,朝中所有官員皆是賞賜一個月的俸銀,各地府縣也都有減免稅賦若干,同時是大赦天下,卻也讓許多臣民收穫了實惠。
等到這一切都是結束之後,時間已是巳時。
於是,今天的這場大典,也就進入了最後一個環節——所有官員皆是跟隨德慶皇帝擺駕圜丘、進行祭天大典。
而這場祭天大典,也將是今天這場盛典的高潮。
隨著德慶皇帝的一聲旨意,百官們魚貫湧出了太和殿,再次匯聚於午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