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朝結束之後,官員們紛紛離開了太和殿。

趙俊臣習慣性的想要前往午門乘轎去戶部衙門辦公,但走了幾步才反應了過來——他現在已經不再是戶部尚書、而是內閣輔臣了,他的辦公地點也不再是午門外不遠處的戶部衙門,而是變成了紫禁城裡的文華殿。

想到這裡,趙俊臣就換了前進方向,轉而向著文華殿的方向走去。

“內閣啊!輔佐皇帝制定朝廷政策的地方,我從來擔任戶部尚書的時候,權力只是限於財政之一隅,但也是獨斷乾坤、一言九鼎了;如今擔任了內閣輔臣,權力也就擴張到了各方各面,還可以影響到朝廷的政策方向,但辦事之際也必須要與那些權臣們商議著來了……卻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樣一種場景。”

暗思之際,趙俊臣的腳步不由是加快了一些。

趙俊臣的身體近況固然是不算好,但終究是一個年輕人,沒走幾步就見到了幾位老臣正在前方不遠處,慢悠悠的走向文華殿的方向。

這幾位老者,分別是現任的內閣首輔沈常茂、權傾朝野的閣老周尚景、作為清流領袖的閣老程遠道、以及另一位“周黨”出身的閣老李和。

若是拋開正在陝甘三邊主持軍政的閣老梁輔臣,再加上新近成為內閣輔臣的趙俊臣本人,廟堂裡的幾位閣老也就全部湊齊了。

見到幾位閣老之後,趙俊臣稍稍沉吟了一下,然後就加快了腳步,走到了幾位老者的身後,拱手行禮道:“晚輩趙俊臣,見過幾位前輩!”

聽到趙俊臣的問候,幾位閣老紛紛是停下了腳步,轉身看向趙俊臣。

趙俊臣則是態度謙遜的繼續說道:“從今往後,晚輩就要與幾位前輩一同在文華殿內輔佐政務了,晚輩的威望不足、見識淺薄,今後若有不足之處,還請幾位前輩多加指教。”

聽著趙俊臣的自謙,看到趙俊臣的年輕面龐,然後又看到另外幾位閣老與自己一般的蒼老模樣,周尚景、沈常茂等人不由是心生感慨。

他們進入內閣的時候,最年輕也有四五十歲了,哪裡像是趙俊臣一般,不過是二十五六歲就已是踏上了人臣的頂峰。

尤其是沈常茂,不由是內心生出了妒恨之意,只覺得趙俊臣年紀輕輕就與自己一同入閣輔政,權勢與功績也隱隱壓過了自己這個有名無實的內閣首輔,這就像是嘲諷自己一把年紀全部活到了狗身上一般。

妒賢嫉能,就是說沈常茂這種人了。

客觀而言,趙俊臣重返廟堂之後,顯然是有助於穩固沈常茂的首輔位置,若不是因為趙俊臣出手解決了河套戰事的後勤糧草難題,又接手了漕運不暢的麻煩,這些事情發展到最後,都是要由沈常茂背黑鍋,到時候沈常茂就必然是要垮臺的。

沈常茂自然也明白這一點,但這依然是無法阻止沈常茂發自心底的厭惡趙俊臣!

此時,見到趙俊臣的主動問候,沈常茂依然是冷著一張臉,輕輕點頭道:“老夫身為內閣首輔,有領導內閣之權,自然會好生指點於你,你如今初入內閣、尚無成績建樹,今後一段時間就先跟著老夫等人學習吧,內閣是廟堂之核心所在,絕不能像是你當初在戶部衙門一般胡亂折騰。”

趙俊臣眼神深處閃過了一絲輕藐,卻依然是笑容不變,態度恭謹的點頭道:“這是自然!前輩們都是老成謀國的朝廷柱石,晚輩從前的些許成績也就不算什麼了,自然是要趁機多學一點。”

沈常茂碰了一個軟釘子,不由是輕哼一聲。

另一邊,程遠道前些日子還遭到了趙俊臣的譏諷,對於趙俊臣也同樣是心存厭惡,冷聲道:“只望你說到做到就好,內閣運轉一向穩定,你最好不要添亂……”

身為清流領袖,程遠道的腦子裡自然是藏著一大堆道理,這個時候就想要趁機是長篇大論的好好教育趙俊臣一番,也趁機報復趙俊臣此前的譏諷。

但就在這個時候,周尚景開口了。

“各位何不先走一步?老夫有些話要與趙閣臣私下裡談一談!”

……

後續情節沒能趕在凌晨之前寫完,所以今天只有半章,但明天還會是一個大章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