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見到幾人讀完奏疏之後的不同表現,御書房內的眾位大臣對於這份奏疏的內容愈加感到好奇,皆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接過奏疏查閱。

然而,德慶皇帝卻是有些不耐煩了。

太子朱和堉、首傅沈常茂以及周尚景三人不僅是廟堂中地位最高的臣子,更還是“太子黨”、“沈黨”、“周黨”這三大派系的領袖人物,見到他們三人讀完奏疏之後,不等其餘大臣繼續查閱奏疏,就已經直接開口說道:“時間已經晚了,這份奏疏的內容不少,眾位愛卿就不必每個人都翻閱一遍了……”

說到這裡,德慶皇帝的眼神在首傅沈常茂的神色略有停留,最終落在了周尚景的身上,說道:“恩,周閣老,就由你來把趙俊臣這份奏疏裡的內容向眾位同僚解釋一遍吧。”

聽到德慶皇帝的說法,首輔沈常茂的表情微微一變,卻是有些難看。

按理說,他才是當今的內閣首輔,這項任務理應交給他才對,但德慶皇帝最終卻還是交給了周尚景,顯然在德慶皇帝的心中周尚景才是真正的群臣之首。

實際上,廟堂中樞這段時間以來因為趙俊臣的幾份奏疏而雞犬不寧、混亂不堪,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沈常茂沒有能力穩定局勢的緣故,所以德慶皇帝對於沈常茂已經愈加不滿了,心中更換首輔的想法也是愈加強烈,如此的態度只是對沈常茂的些許警示罷了。

另一邊,周尚景聽到德慶皇帝的吩咐之後,卻好似完全沒有注意到德慶皇帝的深意與沈常茂的表情變化,只是站起身後緩緩說道:“趙俊臣的這份奏疏,大致是講了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也全都是非同小可……首先是閣老梁輔臣的事情,趙俊臣這段時間以賑災欽差的身份主持陝甘軍政畢竟是名不正言不順,只是權宜之計,趙俊臣本身也沒有相關經驗,所以朝廷前些日子就安排梁閣老前往陝甘三邊接替趙俊臣掌控陝甘局勢,但梁輔臣自從進入陝甘境內之後,就突然間沓無音信了,朝臣們這段時間一直是議論紛紛,頗是出現了不少離譜的猜測,而趙俊臣則是在這份奏疏中解釋了梁閣老這段時間失去訊息的原因,卻是梁閣老進入陝甘境內之後就患了重病,至今也未能痊癒,所以……陝甘三邊的軍政事宜如今依舊是由趙俊臣代理!”

說到這裡,周尚景的老眼中閃過了一絲精光。

與此同時,御書房的眾位大臣也都是表情凝重、神色猜疑。

畢竟,梁輔臣即將要接替趙俊臣的時候突發重病,這般時機實在是太巧合了,在場的眾位大臣皆是見多了陰謀詭計,這個時候不由就會心生聯想——梁輔臣的突發重病會不會與趙俊臣有關?

不過,最終誰也沒有說出自己的心中猜想,畢竟在沒有實證的情況下這種猜測就是惡意誹謗朝廷大臣,反而會給自己惹上一身腥臊,這種事情只能等到梁輔臣回京之後再去尋查真相。

更何況,眾人的猜測也僅僅只是猜測罷了,任誰也不敢確定,畢竟趙俊臣這段時間的種種做法固然是引起了許多爭論,卻也只是手段過激而已,但明面上的原因都是光明正大、為國為民,皆是給自己留了後路,所以眾大臣也不敢相信趙俊臣會有膽子謀害內閣閣老。

然而,卻是任誰也沒有想到,趙俊臣的真正做法要比他們想象中還要惡劣得多,為了阻止梁輔臣順利抵達花馬池營接替自己,趙俊臣直接派人偽裝成為馬匪劫持了梁輔臣!

但梁輔臣乃是內閣閣老,遭遇“馬匪”綁架的事情一旦曝光必然會讓他顏面無存、聲望大減。所以趙俊臣在這份奏疏中表示梁輔臣“身患重病”云云,卻是“好心”為梁輔臣遮羞罷了,趙俊臣相信梁輔臣事後也不會因為這個“善意謊言”而責怪自己的。

就這樣,在所有人的沉默之下,周尚景繼續說道:“至於趙俊臣在這份奏疏裡所呈報的第二件事情,則是蒙古聯軍對陝甘三邊的侵犯愈急,因為準噶爾汗國的突然出現,今年的邊防局勢格外嚴峻,若是依照往年的辦法抵禦外寇,恐怕是很難見效,又因為梁輔臣的重病無法辦公,所以趙俊臣也就決定不再是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制定計劃抵禦蒙古人的入侵……”

說到這裡,周尚景的老臉突然一笑,又說道:“說是‘抵禦’,但老夫看趙俊臣所制定的這份計劃,卻是企圖極大、野心勃勃,意欲一口氣全殲侵入我朝疆土的十萬蒙古大軍!……依照趙俊臣的計劃,陝甘境內的大部分糧草都被他移於鞏昌府的階州城記憶體放,並且還設法讓蒙古人知曉了這個訊息,然後以階州城的糧草為誘餌引蒙古聯軍深入敵境,最後再調集各大軍鎮的兵力截斷蒙古人的後路,並且是佈下重重包圍,要將蒙古人盡數殲滅於渭水以南!”

隨著周尚景的話聲落下,所有未曾讀過奏疏的大臣皆是滿臉震驚!

事實上,入侵明朝疆土的蒙古聯軍總計只有六萬兵馬罷了,所謂“十萬蒙古大軍”只是趙俊臣的虛報之數,畢竟“六萬”與“十萬”兩組數字看似相差不到一倍,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天差地遠,這般數字在戰事結束後也能為趙俊臣爭取更多的利益與功勳。

但在場的眾位大臣並不知道這一點,只覺得正如周尚景所說,趙俊臣的野心與企圖實在是太大了,竟然是意圖一口氣殲滅十萬蒙古大軍!

而這一次,眾位大臣也不再是沉默無語,紛紛是忍不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兵部尚書王壽率先說道:“趙尚書的這個計劃,恐怕是有些想當然了吧?蒙古人絕不可能會輕易上當,就算是蒙古人中計了,趙尚書想要調集各大軍鎮的兵力截斷蒙古人的後路、設下重重包圍,恐怕也絕非易事,蒙古人向來是以騎兵稱雄,行軍速度最是迅捷,絕不會坐以待斃!”

然後,禮部尚書林維也說道:“是啊,趙尚書畢竟是文官出身、不通兵事,他的這個計劃必然是要白費心機了,只是白白浪費力氣罷了。”

刑部尚書張伯崇隨之說道:“趙俊臣的這般計劃太過冒險了,卻依然是先斬後奏,實在是大膽至極!”

接著,閣老程遠道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說道:“老夫從一開始就說過,趙俊臣並沒有任何的相關經驗,而陝甘三邊的情況又是錯綜複雜,由他主持三邊軍政絕對要出亂子,只可惜趙俊臣在京城裡就一向是跋扈慣了,進入陝甘境內之後竟是以賑災欽差的身份架空了朝廷任命的三邊總督,這已經是壞了規矩,但也算是情有可原,然而他在這般情況下就應該揚長避短、墨守成規,如今竟是提出了這般異想天開的計劃,恐怕是會打亂陝甘三邊原本的佈防計劃,若是朝廷的西北邊防因此而出了紕漏,朝廷就必須要追究趙俊臣的責任!”

頓時間,出於某些潛意識裡的驅動,連續有多位大臣未及深思就紛紛表態質疑趙俊臣的這項計劃,態度頗是激烈。

周尚景轉頭看了王壽、林維、程遠道等人一眼,神情頗是意味深長。